里的兵器,让他们马上离开。
俩人穿过两条中横街就分手了。吕明朗回家去拿麦香烧饼,窦怀仁到县衙请邱知县帮忙。三匹马都由吕明朗牵着,趁这空儿也好饮水喂料。
窦怀仁万万没有想到,清军在献县不但没有屠城,还出台了优待政策。早知如此,何不将文庙的几个弟兄一起带回来?又一想还大意不得,毕竟城里有一帮搜查的清兵呢。窦怀仁赶着一辆马车,径直来到吕明朗的酒肆。讲了马车的用途,还拿出邱知县开出的收尸通行证。
吕明朗高兴道:“这回咱们就能放心大胆地出城了。”
俩人回到文庙,窦怀仁跟大家细说城里的情况,还有城外那些无头尸的惨状。末了道:“邱知县答应让咱们在城外收尸,完后再去北城找他。”
窦志忠沉默下来,暗自痛骂那些该天杀的清军,连死人都不放过,二弟的生命还有希望吗?心里一阵绞痛,却没有显露在面上,只是吩咐大家快吃烧饼打尖。还让窦四爷把他俩的铠甲、兵器、马的鞍鞯藏到文庙后殿的一个角落里,又怕被人发现,再弄来树枝厚厚地挡上一层。
几个人牵着马,赶着马车走出文庙。一开始隔百余米发现一具无头尸,后来是几十米、十余米,再后来便是几米、几步远的距离了。统共一百零六具无头尸,却没有发现一头死马。想必是让饿极的百姓弄走吃马肉去了。
几个人哭泣着往马车上搬运无头尸,可是这么多的尸体,一架马车一趟是运不走的。乱葬岗来往一趟就得过午时,到那时尸体非得坏了不可。窦怀仁就跟窦志忠说,让吕明朗随他再回城一趟,拿镐头、铁锨,回来找个地势高的柳行,将这些壮士掩埋,不至于尸首坏掉。窦志忠感觉可行,便道:“跟邱知县好好说说,把城门上的人头也都取回来,跟尸首一块埋了。这样没头没脑的,咋去投生呀?”窦怀仁不得不再赶上马车,以便回来拉上那些示众的人头。
窦怀仁在北城找到邱知县,跟他说,东门外的那些无头尸,哪个都很沉重,仨人抬着还不想上马车,这一定跟颈上无头有关。邱知县就理解了,可是要取下示众的人头,他说了不算,得请示。
窦怀仁道:“身首异处,就算把骨架埋了,他们都没脑袋,咋去投生啊。”
邱知县道:“你等着,我这就去请示。”
原来,要想取下城上示众的人头,单凭邱知县答应还不行,必须要有城防督监的允许。城防督监是个武官差事,过去也有,只是那时的督监一般都好说话,有来取人头的,通融一下便可拿走。现在是非常时期,城上的人头全是以大顺军的身份挂上去的,将他们的人头示众,是要起到威慑作用。冬季至少要悬挂十天,现在是夏季,时间长短还不好说。
城防督监是清军官员;可能留守的清军人数不多,他不敢过分强横,因此,对汉人同僚比较客气。邱知县提出要取城上人头,与尸首一起掩埋,他有些不满道:“十二个时辰未满,就要取走?这不符合规矩呀!”
邱知县进一步申明理由,道:“天气太热,尸体腐化得快,恐怕闹出瘟疫,流行起来可就不好收拾了。”
城防督监这才点头应允,还提醒道:“东城的马道坑里,还有半截尸体,也都一块拉走吧。”
窦怀仁领着吕明朗到城上悉数取下示众的人头。当他看到一个头戴头盔、怒目圆睁的一张血脸时,不由得想起窦志忠的托付,便不敢过多耽搁,下城后急忙赶往东城,在马道坑里发现一具无头尸,与一头浑身扎满箭簇的黑骡子躺在一起。
窦志忠看见二弟窦志勇的惨状,感觉天上的太阳掉了下来,正中他的脑袋,登时就昏死过去了。几个人呼唤了半晌,他才睁开眼睛喊道:“二弟——是我害了你呀!”便大放悲声道:“二弟,我不该领你出来呀!”。旁人解劝无果。
窦志忠几次哭死,醒来再哭。哭泣渐渐平复下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