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状态,心里也颇为羡慕。
能这么快沉下心,哪怕后天自行训练,也很难能达到这种程度。
唯有天赋出众方可。
不得不说,赵翔不愧是提出了稳态微聚束,在激光系统设计上,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
基本都符合相关实验验证理念。
最终在波长上面,徐源稍微组织下语言,收回目光后说出自己看法。
“这份激光系统设计方案没问题。”
“特别是赵教授你熟悉柏林储存环,可以结合储存环进行设计。”
“以求让验证实验更顺利。”
“倒是在激光波长上面,我有些更适合的想法。”
“可以将波长保持在最适合的纳米长度。”
赵翔把徐源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徐源认可这份设计方案暗自欣喜。
同时得知激光波长问题后,脸上表情更是浮现出期待之色。
连忙示意道:“徐教授尽管说,刚好我们讨论下。”
话音刚落又扭头看向那几位博士生,不忘特意嘱咐了句。
“你们都要好好听,徐教授的指导,其他人可没有这种机会。”
“导师放心,我们肯定认真听讲。”博士生齐声道。
“不用这么严肃,当做正常讨论就好。”徐源闻言连忙摆摆手说。
接着便也不再耽搁什么,当即结合赵翔的设计方案讲出自己的想法。
能看到满脸认真的赵翔,听完后眼睛越来越亮。
显然也意识到了徐源的方法价值。
后面更是主动参与讨论,和徐源进行更详细交流。
最终这场激光系统设计方案讨论会议,足足持续了快三个小时。
快到吃中午饭时才结束。
不过收获也是良多。
赵翔对激光系统设计方案,不但进行了优化,对后面的实际验证也更具信心。
……
接下来的时间,赵翔研究组也很效率,完成激光系统后便开始和柏林方面对接。
准备着手进行验证实验。
尽管这个流程不会很快,还涉及到和储存环的对接工作。
但在赵翔看来已经非常迅速,几个月的时间便有可能让概念变成技术,这在他以前的项目上,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对此赵翔将功劳归咎到徐源身上。
毕竟要不是有徐源的帮助,实验进度不见得会这么顺利。
事实证明杨老的眼光确实不错,给他推荐了一位很适合的帮手。
而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海外的储存环,和自家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需要照顾对方的科研时间项目,很多时候哪怕这边准备妥当,也必须浪费时间耐心等待下去。
只有储存环空闲下来的时候,才能给赵翔他们验证稳态微聚束概念。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往返两地。
因此具体的验证环节,徐源并不参加。
有赵翔全权负责即可。
反正面板进度条在那放着,稳态微聚束概念的验证成功。
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该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这项技术价值。
就这样。
当时间来到月底,赵翔研究组便前往柏林,首次开始实验的事。
至于徐源人则在金陵市。
自从上次隐身无人轰炸机首飞成功,并表现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