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两千人闪击二团西面府兵,
一千人合围牛行“两江四宝”,
吴子玉所能采取的应对之策,
只能命令二团东面两千余府兵归建,固守大本营,
同时,向两江总督董之张,申请撤回江南,
但是,董总督却久久没有任何回应,
为啥?
难道,他不明白三州合围的战略已经破产了吗?
非也非也!
董之张虽是文官,却精通武略,
他早已判明,吴松之战,非人力可以挽回,
咦?
那为何不赶紧撤兵止损呢?
如果能保留下吴子玉的小八千人马,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呃,这里面的玄妙,就在于朝堂派系之争,
董总督虽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可他在朝堂上,却属于新兴的“洋务派”,
一直被势力庞大的“守旧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权力的争夺,派系的倾轧,从来不讲大局,
在“保守派”看来,“洋务派”获胜,简直比死了爷娘老子更痛苦,
他们无时不刻,在盼望着“三州兵败”,
以便“痛打落水狗”,让“洋务派”们永世不得翻身!
故此,在“鬼子六亲王”的暗示下,
董之张宁愿“饮鸩止渴”,也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布“撤兵”命令,
休整三天后,六千多极东军,
对两江府兵大营,完成三面包围,惟一的生路也断了,
吴子玉控制着唯一的“通北码头”,
日盼夜盼,等来的却只有董总督的四个字:
“固守待援!!!”
三个感叹号,让吴子玉如坠冰窟,
完了!
他很清楚,董之张手上压根就没有援兵,
江南江北两州也是损失惨重,不可能为了救他,再度冒险火中取栗,
两江府兵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看着一江夏水往东流,吴子玉仿佛苍老了二十岁……
而极东董事会,则笑语盈盈,
自卫反击战,极东军以少胜多,取得空前大捷,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放眼蒂东,舍极东其谁?
然而,对于被包围之中的两江重兵集团,如何处置,意见大致分为两派。
主战派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主和派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好不热闹,
最终,相持不下,请董事长出面裁决,
陆远从参谋本部赶来,
听取两方代表的陈述后,点了点头,
“当然,对于敌人,我们必须像秋风扫落叶那般冷酷!”
主战派面露喜色,主和派颇有微词,
然而,陆远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但是,无论做人做事,
都要有理有利有节,武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这下,两派都傻眼了,
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到底啥意思啊?
陆远笑道:
“诸位,战争基本结束,
下面要进行政治解决,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