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主既已落座,大臣自然不能在旁边干站着,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坐下。
桌上摆得都是宴席必备的美酒、佳肴和水果,质量俱为上品。可大臣们完全没心思品尝,鲜有人拿起筷子。
现在距离灯会开始,还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向女帝所在方位投来期待的目光。
有不少大臣发现,平时跟在女帝身后的洪安洪大总管没有来。估计他在忙其他的事情脱不开身,并未放在心上。
反倒是女帝左手边第一个位置,令他们无比在意。因为这是大炎左宰相周易的座位,如今却空无一人。
有些离女帝比较远的大臣,见状窃窃私语。怀疑周易是不是知道今天可能遭到清算,所以提前跑路了。其他用眼神交流的大臣,也大抵是这种想法。
不过周易的亲弟弟,兵部侍郎周仓就在现场。让大臣们有些搞不明白左宰相是弃车保帅,还是真有事给耽误了。
这层疑问就像是窗户纸,可惜无人愿意捅破,因为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部分大臣觉得气氛尴尬,加之女帝不着急宣布正事。便将看她的视线,挪到两百多米外的巨型红色灯楼上。
这座灯楼高高地耸立于广场,鲜艳的颜色在夜色下十分醒目。
灯楼共九层,屋檐皆呈云状。远观仿佛祥云托底,极具仙气。各式各样的灯组,多带有典故。让每位观灯者,都期待它百灯齐亮彻底绽放的瞬间。
此刻若是从上空俯瞰,就能感觉到观星台像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正将上京城内的人流吸过来,犹如百川归流。
而花灯回游的竞争,也进入到尾声阶段。杀出重围的八支花车车队挤出拥挤人群,来到仁崇坊前的十字路口。
禁军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不会放花车车队进去。使得他们只能待在这里,期待能够得到陛下的垂青。往年遇到女帝心情好,会获得一些赏赐。但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太多,只能听天由命。
为了缓解游客带来的压力,各坊各市都派出吏员疏导。可即使如此,交通状况也不见丝毫好转。越靠近仁崇坊人流的密度就越大,有时甚至挪不开脚。
尤其是临近戌正时分,大街上的喧嚣丝毫不减,反而愈发高涨起来。
花车车队并没有停止表演,各种丝竹管乐声不绝于耳。现场的游客逐渐变成喧嚣的一部分,跟随音乐扭动身体。
与这里外歌舞升平的景象不同,观星台上可谓一片死寂。在这样正式的场合,就算动筷喝酒也不敢发出声音。
终于,还是由女帝打破僵局。她招了招手,唤来新任的大内总管郑龙:
“去问问周仓,他哥去哪儿了?”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大臣们侧目。
别看他们镇定自若地夹着菜,实际心思早就飞到郑龙身上去了。随他飘到周仓身侧,最终再回到女帝身边。
“回主子,他说不知道。”
令大臣们意外的是,女帝似乎没有追究的意思,转而看向工部侍郎裴青:
“开始点灯吧。”
“是,陛下。”
裴青让观星台上的联络官摇旗,隔着两百多米向灯楼方向传递信息。
灯楼的体积庞大,就算全部采用竹制重量也不轻。为了让众多灯组按照顺序依次点亮,裴青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结合数名工匠的巧思,在灯楼地底修建了两台与之相连的水车状转轮。
一旦运行,产生的动能将带动转臂螺旋向上。从最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点灯,直至点燃最高层的灯组。
为免出现纰漏,每层还安排了数名人员掌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接下来就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