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天回营时没见着他。
这家伙,不知又去哪里执行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任务去了。
结束这次会面后,邢平骑马返回皇宫。
他心事重重,为了让这段路程变得更长一些,于是折返转向中卫老桥,过了南营大门,然后经由南市渐渐安定下来的棚户区,再往城隍庙、六贤祠到火神庙绕行一圈。
董相国最近采取的安抚政策卓有成效,随着朝廷拨付的粮食派送到灾民手中,南市的外地流民情绪稳定,街市逐渐恢复秩序。有的还就地做起了生意,开始摆起小摊自谋生路。
快到府学台时,沿着南城大道涌来一队人马,当先两名负责开道的卫兵一边骑行一边吆喝:“让路,让路,为晋寿侯的车驾让路。”
伴随着马蹄声声,晋寿侯的平顶马车很快轰隆驶过,朝南城门方向去了。
邢平勒马停在路边,待晋寿侯的队伍经过,方继续朝市桥骑去。
自武帝辞世,李姓诸王在先后两次血腥政变中被清洗殆尽,如今李家王朝已没有李姓诸侯,只得这一位功高德邵的纪姓侯爷。
跟大多数百姓一样,邢平对晋寿侯纪庄所知有限。
他只知道这位侯爷曾是前朝故臣之后,跟武帝本有杀父之仇。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身负血海深仇的前朝遗贵不计前嫌,竟跟李家人走到一起,辅佐当时仅为李氏庶系的李授屡立奇功,迅速上位。在他的帮助下,短短数年,李授便崭露头角,从一郡之首升任一方诸侯,随后更被武帝委以重任,位极人臣。
殡宫之乱后,原本功高无双的李授遭到嫌嫉,被李跃放逐边地,但随后却又是纪庄等人替他逆天改命,一战尽诛武帝十余嫡子,使他高登九五,传为奇谈。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晋寿侯不恋权位。
助李授称帝后,他便功成身退,挂着一个晋寿侯的虚名离开权力核心,选择在离盛都不远的龙泉山隐居,从此再未踏足帝都。
如此这般的风云人物时隔五年重返都城,对大盛朝显然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朝中将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驾,邢平心里感觉愈发沉重。
自从得到警示,被迫采取防范措施以来,青峰山至今并未遭受真正的威胁。
反倒是朝廷自己麻烦不断。
如今看起来,皇帝好像又有了新的麻烦。
而且是大麻烦。
邢平缓缓骑过市桥。
这里是皇宫外围和市区的分界线。特殊时候,这里也可以是一道警戒线。
为保安全,宫城为人工挖掘的河流所围绕。但在和平时期,这条平缓无波的小河不过是围绕宫城的一道景观。
市桥一端总有几名守卫,今天也不例外。
但他们从不查验通行关凭,也不检查过往的车辆和马匹。
他们只看人。
如果你骑着高头大马,或是一辆用漆考究的马车,他们问都不会多问一声。
这次也是一样。
不过,今日这几名守桥卫兵,尤其那名带队军官,却让邢平感觉有些面生。
因为赶时间,邢平早上出宫走的是西门。
而宫河自西城门城楼下就通过地下暗渠流到了城墙外,出宫经右卫府直接能到每次接头的酒肆,沿途并不经过皇宫外围哨点,所以并未察觉有何蹊跷。
皇宫守卫,不会轻易换人。
自从被调进皇宫当值,他就特别留意各个戍卫处的轮值情况。宫门,宫墙外河几道桥梁的守卫,都是他必须熟悉的对象。
在青衣卫的训练要求里,这是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