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从没有告诉过你。非是为师有意隐瞒,而是为师的确不知。襄水以前有妖蛟作祟,残害了不少过往的客商,十七年前为师得悉此事,专程前往襄水除妖。那天是五月十五,为师到襄水时见到一艘被妖蛟击沉的客船,当时只有一个襁褓在江心打转,却不溺亡,那便是你了。那妖蛟当时要吃你,不知道从何处来了一只道行不浅的青狼,与那妖蛟在江心搏斗,一直护着你。那青狼虽有妖气,却不为天雷所伤,为师当时老大的纳罕,想是你冥冥中自有大气数!”又从怀中取出一枚金锁。
少年心头酸楚,当年的那艘客船上既无他人,想是均已沦为妖蛟腹中之食,师父的言下之意是自己的双亲恐怕也早已丧命妖蛟之口。
毕恭毕敬地接过金锁,但见正面刻着“卫怜羽”三字,背面刻的是“丁未、辛亥、戊申、壬子”,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胡升泰道:“这金锁是你的。你本名卫怜羽,‘怜羽’是爱惜羽毛,有高风亮节之意。名字是挺好的,但人太爱惜羽毛,难免疏远人群,不近人情,正好你是上清宗‘凌’字辈,我就一直叫你‘凌羽’,这其实是你的道名。”
少年听得一怔,他知道自己是师父捡回来的,师父一直叫他凌羽,只当自己姓凌名羽,却没想过自己另有名姓。
胡升泰续道:“你天赋异禀,仅靠龟息法就能修至九四青正,只是还未得祖庭授箓,起不得坛,作不得法。包袱里有为师写给正阳真人的信,你赶在今年下元节前,到咱们上清祖庭碧游宫把信交给他,请他做你的保举师,给你授箓。”卫凌羽轻轻点头。
胡升泰又道:“三十六路拨云见日掌、七十二路碧海潮生剑法,都是上乘的武学,你以后行走江湖,这两样足够用了。至于那三阴戮妖刀,是玄门三绝剑术之一,如非万不得已,绝不能在人前显露,以免引来贪婪小人的觊觎。为师年轻时在江湖上树敌不少,别人要是问起你的师门来历,你也绝不可说起是我的弟子。”
卫凌羽躬身道:“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胡升泰道:“去罢。”
卫凌羽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道:“师父,弟子这便走了。”嘴上这么说,脚下却如生了根,踟蹰难行。
胡升泰想起自己半生孤苦伶仃,独居太华绝顶,后来捡回了这个便宜徒弟,朝夕为伴十七年,早已视如己出。今晨别离在即,却不知相见何秋,心头也是难以割舍。
卫凌羽道:“师父,弟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胡升泰沉默片刻,心想:“难得他一片孝心,总得留给念想给他。”捻起一枚石子给他,道:“为师往这石子里灌注了真气,倘若为师修为大成,神念一动,这石子就会碎成粉末,那时候你再回来。”
卫凌羽有了盼头,接了石子下山。他自幼蒙师父教导,轻功不俗,平日在太华山各个山峰间往来潇洒如风。此刻下山,心中难决,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飘然不起来了。
走出十余步,突然回头拜倒,朝着恩师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哽咽道:“师父,弟子这便去了!”
胡升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又要哭鼻子了!快滚,不然我给你扔下山去!”
卫凌羽抖擞精神,一咬牙,展开师传轻功御风追电,纵跃下山。
胡升泰望他的背影,直到他隐没在缭绕云雾中,往前追出几步,叫道:“凌羽,你从未涉足江湖,不知人心险恶,以后凡事要多留个心眼儿!”声音绵绵传出老远,惊得山中群鸟扑棱棱地飞起。
喊出这句话,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失魂落魄地坐到一旁的大石上,随后又起身追了几步,凝视着那道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稚影,良久。又坐回到青石上。
过了半晌,收拾精神,进了道观,来到西厢房,左足踩上一块青砖,轻轻跺了三下,伴随着“嘎嘎吱吱”的酸牙声响,地面正中一丈见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