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钱逸群干咳一声,扫去尴尬,道,“我记得上一次论难,是在元世祖时候吧?”
“厚爷说的是宋理宗宝佑六年,蒙古的蒙哥汗在开平府大安阁主持的道劫论难?道教以掌教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二百人,迎对那摩国师、萨迦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三百人……是那次么?”
李一泉见钱逸群盯着她看,脸上发烫,声音不由越来越小,到了最后几乎弱不可闻。
钱逸群点了点头:“是我记错了,我说的就是那次……”
一五二八年chūn天的这次佛道论难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会。对各教派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对促成至唐宋以来开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钱逸群之所以对它有所印象,有很大成分是因为高中历史课上听过这个惨烈的故事。当时蒙古人规定:双方各有十七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胜利,十七名佛教徒就要蓄发为道。反之,十七名道士就要剃发为僧。
最后道教落败,樊志应等十七人出家为僧。焚毁道教“伪经”四十五部,道教二百三十七观归佛教所有。
看上去很公平,实际上却是蒙古高层早就归向了佛家。
早在这次道劫之前四年,蒙哥就让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场论难。当时佛教与天主教、清真教联合,一起对道教发难。全真道迫于当时的压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辩论会后,道教不得不在寺观、财产、经文等方面,对佛教做出让步。
这其中根源,又要上溯到成吉思汗时候。
当时全真掌教长chūn邱真人,远赴大雪山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他十分尊重,称为“神仙”,敕封大宗师,掌天下所有出家人事——其中自然包括和尚。故而那时候的道教十分了得,也有不少殴打和尚、霸占寺庙的事不拘真假被人记录下来。
成吉思汗死后三十年间,最后一位在蒙古高层中有影响力的道士,掌教真人李志常羽化。蒙古人便彻底投向了佛教,这才有了大安阁道劫。
到了国朝,道教并没能复兴。即便嘉靖皇帝笃信道教,也只是让正一天师出掌天下道教事。
要说打压和尚,那已经成了道教狂信徒的意yin,完全没有可行xìng。尤其是如今净土宗大兴,学佛门槛低得令人发指,信众大增。照钱逸群原时空的历史,只有三十年后昆阳祖师出山,中兴龙门,否则道教只有屈居其下。
钱逸群可不像李一清,把自己视作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大宗师。真要参加论难,恐怕穹窿山上的陆小苗都要比他强些。人家埋首经卷数十年,岂是自己看了几天闲书的人能比的?
“厚爷其实也不必妄自菲薄……”李一泉红着脸道,“八思巴、噶玛拔稀,在密教中就如重阳真人、长chūn真人之于全真,都是不世出的大德。慧光这人心xìng之差,修为之弱,不过就是会吊书袋而已……若是让我……”
“让你上?”钱逸群心道:这个主意不错,反正又没人说过不能带助手,更没说过不能带女助手。
“不是不是!”李一泉连连挥手,“我不敢的。我是说……若是让我读上几月佛经,未必比他差。”
“唔……这个倒是可以有。”钱逸群手指轮敲桌面,在考虑其中的可行xìng。
钱逸群虽然抱着输了也无所谓的态度,但若有赢的机会,为什么还要输呢?和尚一向都是喜欢从经典上做文章,自己这边有个jīng通两教经文的人,胜算自然大了许多。
“这样,”钱逸群下了决定,“明**过来时,带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