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一身汗,腰肢酸涩,搬了一只光滑的竹椅坐在屋檐下时。
听见了府外有马蹄声,孙莲英抬起头,在刺目的春光里,看到了一道身影由远及近。
“你来啦。”孙莲英笑着说。
赵都安一手提着一坛酒,一手拎着个食盒,望着一扇扇敞开的门窗拱卫中,那个坐在屋檐下一角阴影里的老人,抿了抿嘴唇,沐浴春光走来:
“听您进宫来了,好在撞上了车夫,才知道在这里。”
孙莲英笑呵呵道:
“年纪大了,就不去西门凑热闹了。这里安静,好。”
赵都安走过来,从屋子里搬出一只椅子,一张轻巧的小桌。
打开食盒,拿出酒碗,拆开油纸包的尚有余温的酱牛肉。
“砰”地打开酒坛,清冽的桂酒灌入碗中少许。
“太少了,多倒点。”
孙莲英馋的不行,皱眉看着递到面前的酒碗抱怨。
“病还没好,骗骗嘴巴就行了,还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赵都安撇嘴。
老宦官无奈地像极了个馋嘴的孩子,只好颤巍巍地端着酒碗,闻着味不忍心喝。
他放下酒碗,说道:
“这是陛下以前的居所,她从那么大一点,离开了娘娘,就住在这宅子里了。
皇家长辈也死的差不多了,若非要给陛下找个‘娘家’,也只有这了,你以后与陛下婚配,也该来认认门。”
赵都安喝着酒,吃着肉,望着干净雅致的宅院风景,没吭声。
孙莲英望着那一草一木,仿佛陷入了回忆中:
“咱家小时候,原是京城周边的村户人家,因有年遭了灾,我给自己卖进了宫里,净了身,才捡了一条命。
那时候小,也不伤心,初入宫里的时候还很惊奇,处处新鲜。
家里过年都难吃上一口的白馍,宫里顿顿都能吃上,宫里哪怕最底层的太监住的房子都比家里好,盖的被褥都比家里暖和厚实。
要说哪里不好,便是贵人难伺候,不过那时咱家还不配去伺候贵人,是听旁人说的。”
赵都安闷声喝酒,专注听着:“然后呢?”
孙莲英絮叨道:
“记不大清了,太久了,只记得初时也曾野心勃勃,想着能到某位娘娘身边,甚至陛下身边伺候。便是大太监了。那时有个年仅十八便做到掌印位置的,羡煞旁人呐。”
赵都安恩了声,说:
“这段你以前跟我讲过。”
“是嘛。”孙莲英靠坐在藤椅中,望着树梢上的燕子,说道:
“不过后来他死了,出宫时被杀了,给我吓坏了,便绝了去伺候大人物的心思。
但这世事啊,往往是你想的时候千难万难,不想了,反而送到你嘴边。
不知怎的,我就给送进了一位新进宫的娘娘宫里,听闻那娘娘性子怪,去伺候的太监死了好几个,我以为也活不成了。
不想却因梳头的本事,给娘娘伺候的满意,便留了下来。
后来又过了几年,三殿下降生了,又转而照顾三殿下……”
“这些事你没讲过。”赵都安继续喝酒。
孙莲英呢喃道:
“都是很久远的事了,后来娘娘也没了,就跟着殿下来了这,莫愁那时也与殿下一般大,或还要更小些?总之是玩伴。
当时每逢春天,殿下会跟莫愁在宅子里疯跑,玩风车。
咱家便守着门,不让其余下人看见,免得嚼舌根。等殿下长大了,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