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只有借助扫描电镜才解决了这一问题——白教授,你们这里有显微电镜么?”
有肯定是有的。显微电镜这东西,在九十年代,甚至二十一世纪初,还是个金贵玩意儿,top2大学想买都得咬咬牙;
但是近年越来越普及,连吐鲁番学研究院这种偏远地方,都有了显微电镜,敦煌所怎么可能没有?
只不过,同型号的显微电镜,有且仅有一台,要么把皮靴抱出来观察,要么把显微电镜抱进去观察。
无论选哪一种,都要清场,严格消毒,更正,是消除灵性物质的影响,避免它伤害到研究所的师生……
“算了,我还是把它带回去,在我自己的实验室看吧。”沈乐纠结了一会儿,叹口气,开始打包那一只半靴子。
显微电镜这种金贵东西,对稳定性、环境条件极为敏感,哪怕微小振动、温湿度波动也会干扰到准确度。一般来讲,只要落地、校准好,基本上就不再挪动;
一定要挪动的话,必须专业团队拆装,重新安装以后,还要进行光学校准、电子束对中、样品台定位等操作,耗时——数小时至数天。
沈乐觉得,自己不至于要求敦煌所大动干戈。至于把显微电镜里里外外消杀一遍,消除灵性因子的影响,这个也很麻烦,至少要实验室师生全部撤离……
算了算了,显微电镜这种东西,我自己又不是没有。回家,干活!
显微电镜,他还是用过不少次的,轻车熟路。调整样品,测量,拍照,半点不慌。唯一的问题就是:
“所以谁告诉我,猪皮,牛皮,羊皮,在显微电镜下的照片,到底是什么样的,好让我比对一下?”
这个问题,论文上是没有的:论文并没有把所有图片都贴上去。沈乐翻了一大堆资料,连《中国皮革》、《西部皮革》这样的资料都翻到了,也没有找到答案:
人家针对的是新鲜皮革,不是这种在沙土里面埋了很久,已经全部干裂的老皮革……
沈乐想了好一会儿,没奈何,只好向白教授求援。白教授一口答应:
“啊,你要这一类照片啊。没问题,吐鲁番所那边我认识人,我这就帮你要照片去——这点照片,他们还是肯给的!”
老教授的面子果然够大,私下说了一声,没到一天,对面留存的显微电镜照片就发了过来。然而,沈乐盯着照片左看右看,还是不得要领:
“显微电镜下的照片,和显微镜下的,差别太大了啊!完全看不懂……完全看不出差别来……”
他很想再找老教授请教一下,又有点儿不好意思来回打扰。想了想,摸出手机,打算买点儿皮革自己检验一下,又缩水了手:
网上,包括闲鱼上,卖的都是新鲜皮革,不算太老旧的皮包。沈乐想要的那种,老旧到全部开裂,毛孔都看不见的皮革,完全没有卖的……
唉,另外想办法吧。沈乐仿徨无计,索性放下工作,走出大宅,打算换换心情。他已经有好几个月不曾在南华街上溜达了,这一走出来,才发现周围大变了样:
他刚刚住进来的时候,整条南华街死寂,冷清。不算大宅,街上所有的房子,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有人居住,还都是那种无力搬走、或者图便宜租住的;
临河的两条石板路上也没有多少人流,除了老板娘开的天香楼,到了饭点人会多一些,平时基本上没人往那里走。大马路不好走么?
铺着整齐砖石,头顶有树荫遮蔽,旁边有下水道,下雨天不打滑的人行道不香么?
但是现在,整条南华街,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除了天香楼,河边还开了一溜七八家小店,有卖稻草扎肉的,有卖芝麻汤圆的,有卖灌蛋的,有卖鱼丸的——
沈乐买了一碗芝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