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进房间,同时阻止年轻研究员们进来:
“我来,我来。特事局的规定你们知道,有些地方你们不好进,容易伤身——都在这里了吗?”
“都在了!——总共35件,你对一下序号,没问题签个字!对了,除了这里不能进,平时我们还是能接触的吧?下班一起去吃饭?”
“好!”
沈乐扬起笑脸。这个研究所,他至少也要待一两个月,当然要和当地研究者搞好关系。
要不然,在这里多寂寞啊!就连想打个牙祭,都没有当地人给你介绍好馆子呢!
沈乐挨个儿核对了箱子上的序号,目送年轻研究员们离去。一转身,拍拍手:
“来,大家帮我个忙,把里面的东西全都拿出来,一样一样保存好!”
刷啦刷啦,啪嗒啪嗒,黄玉桐在地板上展开,罗裙们、泥俑们一涌而出,争先恐后开始干活。
箱子表面,特事局的各种符篆、封印条、封印胶带贴得层层迭迭,密密麻麻,有些崭新,有些黯淡褪色,新旧程度各不相同。
看上去,是每隔几年,就要来加固一次封印的意思: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啊,预算都很让人头大!
小家伙们几个一组,几个一组,围住箱子们,奋力工作。一时间,“刺啦”、“刺啦”,解压的撕胶带声音响成一片:
要一层一层全部撕下来,才能动手开箱。这么多封印,要撕好久呢!
【都闪开!都闪开!听我指挥!】
撕完胶带和封印条,下面的木箱子露出本体,小墨斗立刻从古宅里面一跃而出。
带着自己的木工工具兄弟们,指指点点:
【从这里撬钉子!】
【接着撬这个!】
【很好,当心!砸砸砸!砸断了?哎呀不要用蛮力啊,这些钉进去几十年的钉子,如果锈了的话,会很脆弱的!】
【算了,你不要上手了,我来!】
凿子,锤子,羊角锤,起钉器,不断翻飞,甚至锯子也帮了一手。
沈乐反而插不上手,只是根据物品清单,一个一个整理保管箱,该插电的插电,该接氮气的接好氮气。
话说,诸位老教授,你们真是看得起我——这么多文物,不动用法术,我真的要修到猴年马月去了!
欸,我动用法术是可以的吧?反正这些带有特殊能量的文物,应该也不至于放到普通博物馆去?
或者说,它们从一开始,就被打入另册,正统的文物修复机构,对这些文物已经没有多少期待了……
一样一样东西开启出来,一样一样抱进保管箱,沈乐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
话说,这就是西北地区文物的特征了——因为极端干燥的地理环境,很多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几乎没有腐烂,在中原相当罕见。
比如说那个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就是在和田地区一处遗址当中发现;
又比如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那古墓群,里面清理出晋唐时期的古代墓葬400余座:
出土的上万件历史文物当中,有干尸、文书、丝毛棉麻织物、泥塑木雕俑、皮质品、瓜果食品……
其中有一些,在中原地区,那是基本上不可能保存下来的!
中原上哪儿找全年平均气温14.1度,年降水16.6毫米,蒸发量2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30%左右的地方啊!
当然,现在送到他手里的文物,可能因为敦煌到底还是有些水的关系——没水也没法住人——还是颇有些锈蚀的。
沈乐捧出一堆锈成一团的金属片,眯起眼睛,左看右看。除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