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导下,沈乐终于掌握了握笔的正确姿势,开始一笔一笔往牌匾上写字。
写几个字,停下来喘口气,再写几个字,再停下来喘口气:
这家人家的历史也忒长了!
牌匾也忒多了!
咱们能不能少写几个,啊不,咱们能不能少挂几个啊?
比如说,“进士”挂了好几个了,“举人”是不是就能不挂了?
他带着这个念头去找导师吐槽。老教授正在看着工作人员挂匾,同时忙着拍照、记录、核对,闻言当场开喷:
“怎么可能呢!三年才几个进士!凭什么就能轮到你家!别说三年,一代人都未必能出一个!
——没有进士,有举人也是好的,有举人就是家里的科举人才没有断档,就能选官,就能坐在地方士绅这一桌上,就能面见地方官说话!”
所以举人也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然后,你要用人家当家里的支柱,你要让人家出头露面交际,你不给人家荣耀,牌匾都不给挂一个?
举人确实没有进士值钱,那也是拉到整个几百年的尺度上,拉到家族绵延几个朝代的尺度上去看的。
把时间限制在一代人的范围内,可能家族当中,就一个,或者几个举人最值钱了……
“你啊……有空还要多读读书。《题名录》、《缙绅录》,还有地方志里的科甲录,族谱里的登仕录,稍微翻一翻,大概心里就有数了……”
沈乐在导师的唠叨声里抱头鼠窜。走出导师视线,摸出手机一查,还是很想吐槽:
这家不缺进士啊!
这家真的不缺进士啊!
泉州紫云黄氏历代文武进士,唐代七名,五代三名,宋代一百六十三名,元代二名,明代五十九名,清代五十九名!
所以你们一定要在家里折腾那么多的【举人】匾额干什么,手都快写断了……
虽然如此,沈乐也大概知道,这些举人的匾额代表什么。进士也就一代才能出一个,举人一代能出好几个;
当了举人,就能选官,哪怕不选官,待在家里,也有资格和地方官平起平坐、谈笑往来。
家里能不断地出举人,能每代出好几个举人,意味着你还是当地的书香大族,意味着你家有潜力,有实力,树大根深,历经风雨不倒——
意味着你家在当地有资格分一杯羹,有资格站在当地的士绅序列当中!
他吭哧吭哧,低着头写了,不,描了不知道多少个匾额。
除了科甲匾额,还有楹联,还有各种题赠,一样一样全都要描出来。
每一个匾额、楹联、题赠,都代表着一段人生经历,代表着一段家族风雨,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就是这个家族的历史。
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到北伐,到抗日,再到新中国。
各种各样的事迹,全都记录下来,才是整个古宅,整个祠堂,陪伴着家族、注视着家族,经历的完整途程……
沈乐描得头晕脑胀。这些匾额,绝大部分都是庄重严肃的楷书,偶尔有放飞自我;
有些是红底金漆,有些是红底黑漆,有些是黑底金漆,每一个匾额楹联,全都要尽量和古宅里的原版保持一致;
最痛苦的,还要数那些现代的文物说明牌,字小得只有一点点,恨不得用微雕。
但是,它不代表历史的一部分吗?
不代表这个家族的传承吗?
那肯定也代表啊!
所以,无论如何,硬着头皮都要写上去!
沈乐吭哧吭哧,刻得头昏眼花,身颤手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