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毕露,身上的黑袍随风鼓动,仿若裹挟着无尽的肃杀之气,冷冷地站在那里,对佛陀们的出现视若无睹。
再看杨戬,这位战神仿若一块从九幽寒渊中捞出的玄冰,冰冷而漠然,身姿挺拔如松,傲立在天庭阵营之中。
他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那些佛陀,便移开了目光,看都懒得再看一眼,仿若那些佛陀的出现,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天庭和佛教的关系,远没有表面上那般和谐融洽,虽说平日里见面,大家都还客客气气,互称道友,可一旦触及核心利益,私底下那便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回溯往昔,最为经典的天庭与佛教之争当属封神大劫,那一场席卷三界的混战,各方势力纷纷下场,你争我夺,背后皆是利益的博弈。
天庭本想借此扩充势力,却不想被佛教暗中算计,折损了诸多精锐;乃至后来的孙悟空追随唐僧西天取经,看似一场弘扬佛法的盛举,实则也是双方斗争的一个缩影。
佛教借取经之名,一路宣扬教义,拓展地盘,天庭虽屡次插手,却屡屡受挫。
归根结底,这矛盾由来已久。
毕竟,在天庭四御大帝,雷祖和真武大帝这些天庭中坚力量眼中,天庭之主是昊天天帝,是三界正统,可不是三清那些个隐世不出的老家伙。
而在佛教眼中,如来佛祖虽为教主,掌控日常教务,可还有两位圣人高坐莲台,更在其上,关键时刻,圣人一出手,便是天翻地覆。
有这等强大的后台撑腰,佛教在诸多纷争中,很多次都巧妙地压制了天庭,让天庭众人憋了一肚子火,却又无可奈何。
孙悟空站在那,仿若一道不羁的闪电划过沉闷的战场,更是直接得让人咋舌。
虽说他如今已然修成了佛陀果位,头顶佛光若隐若现,似有一层神圣的光晕笼罩,可那通身的桀骜之气却如汹涌的潮水,丝毫未减,尽数喷薄而出。
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双眸中仿若藏着两簇跳跃的火焰,那火焰里燃烧的尽是对世俗规矩、权贵阶层的蔑视,恰似当年他在花果山,敢与天地争高下时的模样。
他将那根威风凛凛、曾搅得三界不得安宁的金箍棒随意地扛在肩上,金箍棒在日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仿若一条蛰伏的蛟龙,随时准备再度腾飞肆虐。
右手则大大咧咧地掏了掏耳朵,那动作幅度之大,带起一阵劲风,仿若要把这战场上的虚与委蛇、道貌岸然一并掏个干净。
紧接着,他扯着嗓子,语气顽劣至极,玩世不恭的劲儿就差没写在脸上,高声喊道:“如来老儿,你来这儿干什么?”
那声音仿若洪钟大吕,震得周围的空气都嗡嗡作响,直穿云霄,惊得飞鸟四散,好似要把这天地间的沉闷都给吼碎。
在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簇拥的中心,那位佛教里除了两位圣人之外地位最为尊崇的如来佛祖,听闻此言,却只是温和一笑。
这笑容仿若春日暖阳,看似暖人心扉,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他的声音仿若从遥远的西方净土悠悠传来,带着一股能普渡天下的魔力,每一个字都似裹着一层神秘的佛光,在空气中缓缓飘荡,还带着淡淡的回音,仿若梵音绕梁,直钻人心。
“悟空,不可无礼。”
如来佛祖轻声说道,语气仿若一位正在教诲顽童的长者,可眼神中却透着几分让人难以察觉的深意。
“我受天帝之托,来此度化妖魔。顺便,清理一下叛教者。”
这话一出,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孙悟空冷哼一声,仿若冬日的寒风呼啸而过,带着刺骨的冷意。
他啐了一口,唾沫星子仿若暗器,直直飞向前方,宣泄着内心的不满,可却并未再多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