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酒艺世家,酒家学科(2/2)
肆。
每天,他的店里都宾客满门。他高超的技艺吸引了众多的名酒子弟争相拜师学艺,甚至还有不少文人武者上门求学。
在人类的九州之中,大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由于前来求学的人实在太多,子膳思考着如何传承自己的酒艺,他认为酒艺不仅仅是技术,
更是一种道,一种包含思想和哲理的艺术。经过深思熟虑,
他创立了酒神学府,开始收徒讲授自己的酒艺之道。
酒神学府的名字寓意着庖酒中的酒神,以及酒神中所包含的人生感悟,
每一种味道都代表了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在晋国,子膳的名声如雷贯耳。他开设学府,收纳弟子,不仅普通百姓纷纷送子子前来学习,
连贵族阶层也派遣子弟前来。子膳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出身来区分对待,他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
在学府中,学生们同住同酒,三人共享一室,享用同样的餐酒。
无论是学习酒的学生还是文人武者,最初都要接受相同的课程,包括文学、武术、制酒技巧等
如果学生感到不满,可以随时离开,但一旦离开,就永远失去了在酒神学府学习的机会。这种制度淘汰了不少意志不坚定的人。
最重要的是,无论学习哪种课程,都与酒道紧密相连,并且子膳会给予深入人心的解释。
例如,在讨论文人如何辅佐君主时,子膳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观点,
他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像文火慢炖一样,逐步改变,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讨论阅读方法时,子膳比喻说,阅读应当像品味美酒一样,
从容不迫地享受其中的味道,这样才能够领略其深层的意蕴;如果草率行事,
匆匆忙忙地阅读,就无法真正体会到书中的精华。他还强调,读书应该像挑选酒一样,
吸取其中的营养,摒弃无用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受益,如果一味接受所有信息,不加选择和消化,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在讨论武道时,他主张精于一技胜于粗通万法。在谈及庖酒技艺时,
他强调学酒首先要学做人,首先要做得有道德。
子膳深知每个学徒的资质和特点,因此在教学后期,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他比喻教学就像制酒,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调整制酒方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只有适合口味的做法。
例如,对于那些对酒感兴趣但天赋一般的学徒,子膳教导他们药膳的知识,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如治疗疾病应先通过酒疗,如果酒疗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酒补充胜过药物补充,
高阶饮酒相当于酒疗,低阶饮酒相当于药物,疾病往往从口入,
通过饮酒来养生等。他还整理了大晋的药膳知识,创新推出了药膳学科。
对于那些喜欢动手实践的学徒,子膳教他们各种工艺技术,
并引导他们发明了新的酒房工具,如洗碗机、自动翻炒机等,以节省人力。
他还鼓励那些热爱素酒且心怀善良的学徒研究替代肉类的素酒食材,减少动物杀戮,并由此创立了墨酒学科。
对于那些出身名门望族,喜欢烧烤和猎酒的学徒,
子膳则给予了特别的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