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手的新人,以方便实行隆庆帝自己的执政理念。
君臣二人正在叙话,一名内侍噔噔噔上山,跪地禀报。
“陛下,楚公公求见。”
“宣。”
隆庆帝知道菜市口没出岔子,也要听楚督公仔细汇报,还要吩咐苏明远后事。
三司已经定罪,不适宜朝廷厚葬,由家奴做此事,正好表明隆庆帝对苏明远、新政的态度。
常恭很有眼色的起身:“陛下,臣去处理公务了。”
隆庆帝关心道:“爱卿辛苦,待会儿朕命御膳房做好吃食,送去文渊阁。”
“谢陛下。”
常恭叩首拜谢,起身走下假山。
方才到山脚,正好遇上楚督公,双方对视一眼,点了个头没说话就错过身去。
一个三朝老臣,一个新君肱骨。
无论明面上还是私下里,都不能有任何交情,引起陛下误会谁都落不得好。
楚督公登上假山,还有十来个台阶的时候,便双腿微微下弯,一路向上滑跪到了隆庆帝跟前。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
吉祥话还未说完,隆庆帝径自起身,挽着楚督公双臂亲切说道。
“楚爱卿快快请起,当年你随皇爷爷南征北战,方才有今日大乾,朕初登大宝,尚有许多事向爱卿请教。”
说话时拉着楚督公的手,君臣二人紧挨着,坐上御景亭石墩。
“陛下隆恩,臣敢不效犬马之力……”
楚督公活了百余岁,早已是顶尖儿的演员,声音哽咽,双目含泪,又似是努力按捺感动,让泪珠不掉下来。
实则真气包裹着,该流下来的时候,才能流泪。
“爱卿拳拳之心,朕自然知晓。”
隆庆帝拉拢一番楚督公,开始询问正事:“苏公去了?”
“人头落地。”
楚督公说道:“已经遵照陛下旨意,收好尸身,让最上等的殓官入殓安息,择上等风水宝地厚葬。”
隆庆帝连声叹息:“这等能臣,竟只能用一回……”
楚督公等陛下发完感慨,继续禀报道:“期间有人试图劫法场,幸好威远营及时震慑,方才没闹出乱子。”
隆庆帝眼底闪过不喜,即使知道那些人是苏明远好友,或者所谓的江湖义士,然而劫法场就是违抗皇命。
“记下名字,将来寻机会给个教训。”
江湖高人在皇帝眼中,正是不稳定分子,全死了才是好事。
“遵旨。”
楚督公眼睛发亮,他最喜欢这种模糊的旨意,譬如名录可以添加些仇敌,寻机会可以主动制造案子。
还有教训大小自己定,操作好了又是一大笔银子。
自古太监爱金银,楚督公名满天下,也逃脱不了群体本性。
隆庆帝挥挥手,左右侍候的内侍纷纷退下,取来帐幔将御景亭围住,外面人看不到听不到里面说话。
“苏公事了,爱卿要将心力放在追查那人。”
正统帝临终交代完国事后,将传承玉玺交给隆庆帝,并告知了太祖长生秘闻。
楚督公领命道:“臣定尽心竭力。”
隆庆帝微微颔首,追查太祖之事只能交给楚督公,其他内侍或难彻底信任,或实力能力不足。
所以常有官员弹劾楚督公贪墨、栽赃,武宗、宪宗都睁只眼闭只眼。
“查到谁头上,可以抓去东厂审一审,抓错放了便是,莫要似之前那般制造冤案杀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