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抬眼,凝视着静静坐在角落里,保持沉默的余年。这个面容亲切而熟悉的年轻人,让他仿佛看到了记忆深处的那位师兄少年时期的影子。
张玄甫内心叹惋,对余年的身份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或许他确实是那位师兄的后人。
天青山顶耸立直插云端,风卷云涌,时有严寒的呼啸在大厅外穿梭飞舞,突如其来的风云变幻映照着在场众人的心绪,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性。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将目光汇聚在余年身上,那份相似的面目让众人为之惊愕,不由得心生感慨。
岁月流转,当年的祸端留下了无法修复的伤痕,四方山的实力大为衰落,在外界人的眼中,其地位已经在沧山剑宗之下。为此,每一届的济山大会上,沧山剑宗的弟子便会毫不留情地嘲讽、侮辱乃至挑战四方山的弟子,刀光剑影,令四方山遭受重创,声名狼藉。尽管目前仍为三门之一,但已无法再现往昔的辉煌。
这也是四方山众人心中难以启齿的遗憾!
尤其是张玄甫上任四方山掌教之后,不仅需处理四方山上的繁杂事务,更洞悉了许多原本掌门并未跟他提起的秘密。
事实上,四方山远没有看起来的光彩夺目,从骓庄真人和照曦剑一同离去那天开始,空蝉山的净秋师叔紧随其后,四方山昔日的雄厚实力顿时大幅度缩水。更糟糕的是,沧山剑宗此刻正如饿狼一般对其蠢蠢欲动,沉重的压力犹如泰山压顶般压迫着四方山,唯独依靠张玄甫这孤身一人在苦苦支撑。然现如今他已时日无多,而四方山正急需一股新鲜血液的注入,方能力挽狂澜,保住宗门的安宁。
如今,净秋师叔的归来无疑给四方山带来了希望。尽管不知道他如今实力如何,但想来也因当年之事受到影响,若是有灵药辅佐,恢复也不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净秋师叔在符箓领域中的造诣堪称精妙绝伦,名扬四海,有他坐镇,即便面对重重威胁,四方山亦可抵御一二。
十六年前的上任掌门试图借助照曦剑的剑气运势,但未能如意反而遭受天道的反扑,宗门自然难以免遭牵连,而照曦剑也被骓庄真人带走。饶是张玄甫再是费尽心思,对此亦无可奈何。
如今,那像照曦剑的古剑就在眼前,张玄甫的内心激荡不已,若是真的是照曦剑或许能再借其中的气运。
内心的思绪如潮水汹涌,张玄甫望向余年的眼神中充满炽热,仿佛找到了寻找多年的宝藏,既兴奋又迫切地想要将其掌握在手中。
“想必你便是余年吧?”身穿玄色道袍的张玄甫,首先以洪亮宛若大吕般的声音开头,语调庄重而深沉,仅仅是听到他轻轻启齿,却仿佛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震撼人心。
余年心中一紧,心想果然如同赵先生所讲,四方山掌教的修为必定已是高深莫测,于是低下头,恭谨地回答:“仙人在上,晚辈正是余年。”在这个关键时刻,余年丝毫不敢显露半分懈怠之意,虽然之前陆英朝曾经向他邀请上山炼心悟道以求长生,显然这也是受到了指派,然而面对眼前这位四方山掌教,余年依然需谨慎行事,以免触怒了他,以至于失去了踏入仙门的宝贵机会,岂不可惜?这个历经千辛万苦而来的良机,断然不能白白浪费啊。
张玄甫凝眸审视了一会儿余年,只见这个年轻人生得眉清目秀,目光中洋溢着正直坦荡的气息,不禁让他回忆起了那位骓庄师兄,浑身散发出独特的英雄豪杰气质。
“宋府曾在信中提及阁下曾运用灵剑驱赶过镜妖,莫非就是小友手中的那把古朴长剑吗?”张玄甫一边询问,一边指向余年背上的长剑,众人的视线也随着张玄甫的手指转动,看到那把长剑后,个个脸上都浮现出兴奋激动的表情。
对众人这般如潮水般的反应,余年不禁深深吃了一惊。这柄长剑虽然是父亲生前留给自己的,然而却并未说明它的来源和来历,以及背后的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