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痛快了,拉高了嗓门就嚷道:
“够了!讲的什么恶叶话,哪有当妈的这般咒自家尼子!”
周母委屈,却又不好还嘴,只能小声嘟囔:
“娘,您还护着他,看都成什么样子了!”
老太太知道多说无益,再拉扯只能叫人笑话,她也不搭话,只低着头拉起自家孙儿就往屋里走,身后跟着的还有周母和周处几个妻妾。几个最亲近的人到了屋里坐下,祖母拉着孙儿的手问他到底去哪了,为何深夜不归?周处便将自己如何只身上山射虎除害的经过讲了一遍,只听得屋里几个妇人面如土色,等周处将那颗血淋淋的虎头拿进来时,几个人看着那颗桌面一般大小的虎头退出老远,那虎目还是圆瞪,嘴里的獠牙紧咬,垂死挣扎的凶相着实恐怖。
那一夜,祖母害怕,非要留孙子在自己屋里睡,周处拗不过,只能乖乖听话。周母也不放心,自然是要看着,几个妻妾虽然心里也有不少爱怜的话想说,可长辈在场都不好开口,只能也留在祖母屋里陪着。周处躺在祖母的床上,身周好几双眼睛盯着,他哪里睡得着,只能忍着,苦熬到天亮,只觉得那一夜的煎熬可比拼杀猛虎辛苦多了!
第二日,周处便亲自带着虎头去往城中,他在众人面前展示着那颗被自己斩杀的凶兽,围观人群无不震撼,纷纷夸赞周处果然勇猛异常。也有人依然说风凉话,说他虽然除去了吃人的虎,可还没斗过翻江的蛟,到底是人强还是蛟猛,只有比过了才知道。
周处虽然冲动,可也不蠢,他慢慢品出味来,知道对方这是有意相激,可他艺高人胆大,对自己的一身本领无比自信,便也不逞口舌之快,当众许诺,三日后就入水斩龙。
龙有九似,世间无知者称呼其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小角则名唤为虬。小者为蛟,大者称龙,传说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吞云吐雾,引雷闪电,搬迁挪移,无所不能,自上古起便是传颂不止的神兽。
要说起周处他们西氿长桥下这条蛟龙,却是个恶货,每遇江水泛涨,它便乘势为暴,往往掀翻舟船漂没民屋,溺死之人不可胜数。西氿河虽然不算很长很宽,但她发自天地泉眼,汇流成河,往下连接太湖,河里不知自何时起出了一条蛟怪。这恶蛟既会借天地之气兴风作浪,又会借太湖龙势推波助澜,沿岸百姓祖辈数百年都深受其害。官家也派过战船击杀,可收效甚微,声势壮了那恶蛟就蛰伏不出,人少了它就出来狰狞,狡诈异常,也有大儒僧道来镇压过,那恶蛟眼见不敌便会遁走,也不过能安宁个几年,但祸根一直都在。后来百姓为了安生,学着河伯那套,也开始献祭于它,先是牛羊牲畜,后来甚至是妙龄少女,也能稍微有点起色。只是数百年间多少人家因为这恶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周处因为家世深厚,以前跟那害人的恶蛟没有交集,但他明白,那盘踞西氿河数百年的恶蛟可不像南山的猛虎那样好对付。那虎不过凡品,只是因为机缘巧合食了些百年灵芝,开了灵窍才能活个几十年,要知道山野中的老虎,正常不过活个十几年,能活过二十年的已经很少见了,南山那虎为祸已经四五十年,不是因为成精断活不了那么久。可那蛟龙就不同了,他们血脉里带着龙意,《述异记》中有记载:“螈五百年为虺,虺五百年为蛟,蛟五百年化为龙,龙一千年为角龙,角龙三千年可为应龙。”而蛟如果修炼够了时限,若遇雷电暴雨,便可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成功后方可化龙。眼前西氿河这条蛟周处虽未亲见,但光是传言就知道很不好对付,应该修炼出一些龙族的神通本领,要除此蛟,还得仔细筹谋。
第二日,周处好说歹说,才辞了家人,带着家里私兵,穿盔带甲乘着大船来到了西氿河。那河蜿蜒,却是不甚宽,水流也不急,周处一行人都是水性极佳,拳脚力气满身,他们是为了勘察地形,所以行的也慢,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