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皇帝登时就绷不住了,喝在嘴里的美酒直接喷溅而出,当下也不顾满朝文武诧异的眼神,将天家姿容先扔到一边,拍着桌子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骂:
“好你个天杀的李十二,混帐东西,还把光头挂外面,你倒是给朕挂一个看看啊!哈哈哈,妙妙妙,光头对秃驴,绝妙之极,绝妙之极……”
高适被皇帝的笑骂也着实震惊到了,但是皇帝可以在这大殿上发笑,他可不行,别说是面前的这位皇帝,就算是西晋那些当朝尿裤子的傻皇帝,做臣子的也不敢明着僭越。
皇帝好容易控制住了心情,摆摆手叫高适继续往下讲,他还要看看这个李十二能整出多少幺蛾子。高适心里更加确定了皇帝对李白的偏爱,当下讲述起来更为谨慎。
和尚们虽然一时半会儿没明白李白这话的意思,可光看李白的神情,以及他那两个同伴把脸都憋成猪肝色的样子就不难猜出,那个佩剑之人绝对说的不是什么好话。只是苦于自己脑筋不够,想不通其中的关键。也幸亏他没想明白,要是参透了李白把他比做了那话儿,怕是要当场暴起咬人了。
武的不敢来,文的又来不过,几个和尚进退两难,只好装起糊涂,反正整条船上,糊涂的人多了去了。几丈宽的河本来横渡就能过去,却因为船身笨拙,河中暗流涌动,必须顺游而行数里地,绕上一个半圈才能到达对岸。那绿袍和尚吃了暗亏,为了挽回些颜面,便干起了老本行,他又在这船上讲起了道理,只是这次不是佛法,而是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等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今怎么会找不到呢?”
和尚讲的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同船的基本都是百姓,没几个读过书,更没几人听过这个故事,听和尚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议论起来,嘲笑那个楚人好生糊涂,船一直在行进,而他的宝剑已经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他又怎能找回他的剑呢!大和尚讲完这个故事,便开始习惯性的讲法,告诫自己的弟子,做人不能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要把眼光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起来,死抱着教条的人终究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
就在大家安静的听这位大和尚讲法,回味着那个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时,船舱角落突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众人纷纷转过头去打量,原来是个破衣烂衫的瘸子正坐在地上发笑。这瘸子一副饿殍状,蓬其首,垢其面,但其腹,跛其足,手边放着一个硕大的葫芦,身后靠着一根紫色拐杖,那拐杖看不清是什么做的,整个人卖相实在不怎么讨喜,这会又如发了疯癫一般傻笑,围观的人纷纷远离他,免得惹上什么说不清的麻烦。那个瘸子也不顾及周围人的看法,一会看向李白,一会看向绿袍和尚,一会又低头看向自己的裤裆,疯笑着,眼泪直流,样子着实有些可怖!
那个刚才出言讥讽李白的年轻和尚这会忍不了了,先是茶馆被李白讥讽,上了船又被哑谜戏弄,这会就连个卑贱不堪的叫花子也敢来取笑他们,李白几个人他们惹不起,你个找死的臭瘸子我还惹不起,今天就叫你知道,佛爷也是有火的。当下那年轻和尚大喝一声:
“呔,那个瘸子,你笑甚!”
众人听了这一声佛门金刚吼,只觉得耳膜轰隆,气血沸腾,头昏脑胀,就连呼吸都仿佛被人斩断了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