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誉为“华夏文化之源”。从远古的祖神盘古首开天地阴阳,伏羲在这里推太极演八卦开启人族进化大道,再有女娲炼石补天,之后华夏老祖轩辕黄帝也是在这座山上开坛祭天得受天书首开“道”之一途,治水有功的大禹也曾在此山祭祀,以及后来成功悟道的老子,也是在此山中得了真传点拨,才能大一统整个道学思想,为后世的“黄老之学”开了首页,这才有了后世的道生一一生二,。
一直到他李隆基执掌天下,这座山上永远不乏真神显性金仙传法,十大洞天之首岂是浪得虚名!无论是承前启后的黄帝,还是重开天地的老子,一直到后来的华盖君,列子,商山四皓、张良、河上公、炼丹祖师魏伯阳,于吉,葛洪等,都曾在王屋山修炼,以及那惊才绝艳的二仙奶奶魏华存,一本《黄庭经》多少神仙人!王屋山也是因此等天地眷顾,灵气充盈,钟灵毓秀,仙果草药得天独厚。从神农尝百草、黄帝著《内经》,到老子、葛洪炼丹,孙思邈在此写下《千金翼方》,王屋山就是活丹炉。“草生福地皆为药”,王屋山有万年太岁、千年葛根、百年何首乌、天坛灵芝、三春鸡头参、当年冬凌草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当地百姓有病了便自去上山采药,回家熬汤均有奇效。
相比起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对于他李隆基本人来说,王屋山可有着他最大的秘密。他这个人间帝王逆天改命的阵眼就在这座山上!
“王屋山啊,朕已经多少年不曾上去了!”
皇帝陛下仿佛勾起了壮年时的记忆,回味那座山,怀念那些人。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一年,可是一想起当初那等通天彻地的景象,李隆基还是少有的悸动不安,要知道当年玄武门政变的时候,面对着那么凶险的境况,他也不曾慌张,要知道那一年他也才二十五岁。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那位神龙一般的李淳风在几十年前给他的命格批言,这句批言果然准确无误,李隆基的确是个很有静气的稳当皇帝。唯一的那个例外,就是四十岁那年的封禅泰山。
“启禀陛下,王屋山果然是个神异之地,下臣一行人就在王屋山脚下遇到一件怪事,此事当时不觉得那么神奇,可是之后回想起来,越回味越觉得不简单,所以下臣基本可以断言,那日遇到的绝对是一位仙人!”
之后,高适便仔仔细细的将那一日的遭遇原原本本的向皇帝描述了出来。
那一日,秋高气爽,李白杜甫高适三日兴致极高,因为他们已经来到了道教祖庭之一的王屋神山地界,抬眼望去,王屋山那巍峨挺拔的身姿已经霸占了整个视野,云隐树丛风轻抚,怪石嶙峋水绕行。隐隐的还能看到山顶那些红墙金瓦的道观,真是好一个世外仙境啊!
一大早,李杜高三人就焚香沐浴,安排仆从做好了吃食,吃完饭提上精心采买的香火贡品就直奔王屋山,因为毗邻仙山,山脚自然形成了一个颇为繁华的街市,山下有一条河流环绕,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四渎之一济水。济渎在江、河、淮、济“四渎”中最神奇、最神秘、最神圣,后来因为李隆基要在此处谋划,他便依照司马承祯和叶法善的建议,在这里修了一座恢弘的济渎庙。此庙建筑规模最大、祭祀规格最高,被李隆基亲封为皇家祭祀水神的最高道场。济水发源于王屋山,以“平地涌泉、三起三伏”代表清廉、卑谦、忠勇和百折不挠的崇高人文精神,受到无数明君贤相、经史学家、文化名人的称颂赞美。据传济水就发源于济源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龙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沇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济水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
要登王屋山的人都要坐船横渡才能上去。那天等李杜高三人坐车来到了渡口,已是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