躇了千百遍,最终还是决定向死而生,赌上一把!
可是,现下的局面,光是言语推卸责任是没有多大用的,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应对叛军的威胁,陛下要如何决策才是关键!找死的招数还要有破解的后手,这一点杨国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一边磕头不已。一边回话: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罪臣还有话讲……”
皇帝没言语,高力士察言观色,冷冷说道:
“讲来!”
此刻的朝堂,落针可闻,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多谢陛下,罪臣惶恐!在罪臣看来,现下的局面已到了如此境况。潼关已失长安危矣,为了不使叛贼侵污陛下天颜,再加上当下长安城已酷暑难当,罪臣斗胆,请陛下移驾蜀地。虽说蜀地僻远贫瘠不如京都万一,可蜀地百姓渴望天恩良久,那边景色宜人金风送爽,罪臣在那边也颇有些旧事人情,军伍排布,宫殿侍从也是齐全,相信陛下和贵妃娘娘定会欢喜。至于叛军,罪臣定会协同殿上诸位大人,率领京都所有军民,誓死捍卫大唐尊严,想来有皇道气运加持,不长时定会斩下安贼头颅,到时罪臣亲自快马加鞭,第一时间将安贼头颅送到陛下殿前!”
杨国忠一番言语说得情真意切,气贯长虹,别说是那些文武百官,就连皇帝听了也是身心舒畅,既解决了当下局事又吹捧了天家颜面。要不说人家能当宰相,明明是落荒而逃之犬,偏偏又气吞万里如虎,真是又一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皇帝挪了挪身子,重新靠上了椅背,摆了摆手,不热不冷的说了一句:
“起来回话吧!”
趴在地上的杨国忠长出一口气,他这一局算是赌赢了,谢了天恩。重新站起身,果然,之后的君臣对奏再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这一关算是过了,至于往后怎么样,他还要想法子好让自己的脑袋再稳些!
皇帝很明白,也听进去了杨国忠的建议,不愧是最明白他心思的人,他心里何尝没有想过暂时放弃长安,出去避一避风头。只是皇帝的身份如此,他又是个志气高远的人,逃命这种话是怎么也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今晚杨国忠虽然敢非议朕,但也替朕开了口,至于为什么到蜀地,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帝王,他是再了然不过,因为了解,所以更明白杨国忠的策略可行。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猜到天家心思,杨国忠这奴才,果然好用!
首先,蜀地离长安城几千里远,又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因曾被皇帝赐下剑南节度使的荆节,后来又因为征伐南诏国,有过一些军伍势力,蜀地也算是他的老地盘了,无论军政还是百姓,侵淫了几十年,一切尽在他的掌控。其次蜀地位置安全,盆地四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独立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手上比较强大的节度使之一,常年都有三万多士兵驻守,如果发出诏令,短时间内就能集结十数万人马,兴兵平叛虽有不足,但保一方平安却不成问题。最后就是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这几十年来又没什么战事,早在杨国忠等人的经营下富足臃肿,养活一个逃难的皇帝集团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哪天实在顶不住了就跑到这儿来避难苟活。没曾想混到现在不仅他自己需要逃命,就连那个权倾天下的皇帝也需要逃命了,今夜这一番提议,把他自己之前的勤恳经营,更装裱得未雨筹谋高深莫测了!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至于那掩人耳目的秀美山川,倒不如蜀地的小娘皮更趁皇帝的口味!
杨国忠这份近乎完美的“避暑方案”一提出来,那些刚才还吵嚷叫嚣的群臣又是如何,当下里大部分官员开始唯唯诺诺,半天蹦不出来一个响屁。杨国忠不仅完美的给皇帝铺好了退路,也顺道帮这些墙头草指明了方向,这些人当下就在心里开始盘算,下了朝赶紧回家收拾家当,随时做好跟皇帝出逃的准备。杨相国真是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