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陇右节度使,他慧眼如炬,对手下这个年轻干练有勇有谋的将门之后很是喜欢,不因为他的番邦出身而轻视之,教授了其很多兵法韬略,之后更是力排众议提升李光弼为兵马使,并充任赤水军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将子侄所受的礼遇,也不能与之相比。王忠嗣曾说过,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不久后,李光弼袭封父爵蓟郡公。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之后的天宝八载,经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表,就是现在造反的安禄山非血缘的堂兄弟,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此人眼光毒辣,他中意李光弼的才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光弼闻讯后,也不知是嫌弃还是被吓到,竟然托病辞官跑了。当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听闻此事后,一来觉得可惜了如此年轻才俊,二来也是有心揭安思顺的短,于是哥舒翰便奏请玄宗皇帝,将李光弼召回京师长安。之后在为父守丧时,李光弼严遵礼法,皇帝也喜其德行,让其出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直到现今,安禄山造反,李光弼才由郭子仪推荐,重新做起了领兵打仗的真将军。想来,一代军神王忠嗣看中的接班人,定是人中龙凤,这不,刚一出场,就如你所言,确实让威名赫赫的史思明吃了个大亏!”
“原来是军神王忠嗣将军看中的后辈,想来定是胜过我等千百倍,刚一出师,就大获全胜,果然不愧是名门之后,很有大将之风!”
墨升微微一笑,颇有点不置可否的意思,继续说道:
“其实李光弼能取常山,跟他自己没多大关系!”
“哦?这是何故?”
张巡被这句话引得莫名其妙,刚才还说此人如何了得,这又峰回路转,说他对重夺常山无关紧要,岂不是前后矛盾。墨升也没有让张巡疑惑多久,顿了一下继续讲述道:
“其实当时李光弼领兵出井陉关,至常山郡,距离常山第一次城破颜杲卿被俘也不过二十余日。二月三日,李光弼大军刚到常山,常山郡内有三千多团练兵,闻说朝廷大军要来,骨子里的不屈让他们杀掉留守叛军,绑了首将史思义出城降了唐军。就这样,李光弼得以兵不血刃夺回常山。想来一是民心还是向唐,颜杲卿忠义尚存,二来也是怀恨叛军的暴行,太宗昔日曾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被逼到绝境的常山吏民,想必也是血脉贲张,凭心而为。颜杲卿用自己的血和命,给常山人心里种下了一颗复仇和坚毅的种子,日子不长,那种子就发芽了。颜杲卿在天有灵,多少能有些安慰。”
墨升的解释让张巡了然,他黯然神伤了一会颜杲卿的惨烈,之后,墨升继续讲述下去。
当时史思明拿下常山后,烧杀抢掠一番,将一片狼藉的常山郡交给了堂弟史思义,认为常山人应该被杀怕了,他嘱咐史思义细心看守城池,不可再出纰漏。不想史思明前脚刚走,李光弼后脚就杀到了,可怜了史思义短短时光,屁股还没暖热就被手下人给绑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做了败军之将,任人宰割。
赶到常山城门口的李光弼骑在马上,看着跪伏在地的史思义说道:
“你罪本当死,但你久经战阵,也是身不由己,你看我这些军马,能否击败那史思明。现在我怜惜你的才能,请你为我谋划一番,如果你的计谋可取,当不杀你。何如?”
史思义本来就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史思明用他驻守常山,也是大有深意。史思明此人,素有野心,其野心之巨,丝毫不逊于安禄山。安禄山谋反,他作为实际上的第一统帅,掌握着叛军大半兵权,放眼天下,他已是鲜有敌手,此刻愿意依附在安禄山之下,无非是存了借鸡生蛋之谋。前面有安禄山为马首,史思明自己出些力气,如果真的成事,他做刘邦,再让安禄山做项羽;如果不成事,被大唐镇压,也可以托辞被安禄山胁迫,花些银钱疏通疏通,兴许还能保得一条命,所以比起明面上的安禄山,隐在暗处的史思明更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