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点前就接收不到阳光。
接下来无人机的考验,将会是前所未有的高强度。
它几乎要横跨整个太平洋!
这段一万多公里的宽广海域之上,无论是龙国还是研究院,都没有什么影响力。
无人机出现了事故,甚至无法对无人机进行回收。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地时间下午四点。
无人机已经飞入了黑夜之中,柔性太阳能电池板也无法进行发电。
现在只能够依靠内部的锂电池组进行供电。
“无人机已经进入了暗区。”
操作员看着北斗导航定位发回来的信息说道。
北斗如今已经几乎覆盖了北半球的所有区域。
所以,高空太阳能无人机也能够借助北斗卫星进行定位。
“目前运行功率72W。”
无人机上一些非必要的设备,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关闭。
电力作为维持24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能源,在夜间几乎都是能省则省。
否则很难说,是否能够坚持到无人机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以目前的运行状态来看,最少也能够坚持飞到美洲!”
张星扬看着数据表之中各项变化不是很大的数据说道。
“接下来飞越太平洋,还需要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
张星扬看完了数据之后,站起身来对着控制室之内的众人说道:
“大家安排一下值班时间,分成三班,24小时监控无人机的运行状态。”
这件事,其实在实验之前就安排好了。
张星扬这时候也不过是确定,正式开始24小时值班制度。
高空太阳能无人机,在飞越太平洋还需要沿着海岸线向南飞,最后从南端进入大西洋。
这一路上,最少还要好几天时间。
24小时值班,必须要依靠三班倒来进行。
“张教授,高空太阳能无人机成功之后,是不是该开始进行无线输电了?”
在张星扬说完之后,秦玥这时候走了上来,在他耳边轻轻说道。
“无线输电,我们现在还在进行地面试验,距离进入实用阶段,还需要一点点时间。”
张星扬回过头看了对方一眼说道。
无线输电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高空太阳能无人机的研发难度。
即使是张星扬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路线,也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
尤其是随着无线输电距离的提升。
难度几乎是直线上升。
10米级别无线输电和100米级别无线输电,难度就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100米级别无线输电和1000米级别无线输电,难度则是上升了两个数量级。
目前璧山千米级无线输电研究,还在百米级别无线输电上奋斗。
“张教授,您不妨直说,距离实现千米级无线输电还要多久的时间。”
秦玥这时候很干脆地问道。
“百米级别无线输电两三年内就能够研发完成。”
张星扬思考了一小会儿之后回答道:
“千米级别无线输电,理想估计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样级别的高科技,十年时间完成研发工作。
在张星扬看来,算是速度比较快了。
如果不是张星扬已经指出解决了这之中的众多关键性难点,那么最少三十年都不一定能解决千米级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