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建成之后,就能够达到全年发电量的近乎千分之一!
“这里将会成为未来的国家能源中心,伱相信吗?老傅!”
张星扬意气风发地指着面前近乎于一无所有的戈壁高呼道。
满脸沧桑的老傅,眨巴了自己因为常年在出野而有些浮肿的眼睛,有些懵懂地看着自己面前的风沙。
他并不明白,张星扬这句话到底有什么依据。
甚至于在这个国内光伏产业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很多人连太阳能电池都不知道。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被张星扬的激情所感染,也有些兴奋了起来:
“那样的话,这里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老傅也是西北人,虽然老家距离这片戈壁滩有着上千公里的距离,但是两地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一样的风沙,一样的干旱,以及一样的贫穷。
自古以来,这里都在国内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之外,也就意味着这里的生态并不适合种田。
只有小片的绿洲,能够进行种植。
但是这些绿洲,受到气候的影响很大,能够维持的时间也很短。
这也就导致,这片区域在千百年之中一直处在贫困之中。
“会好起来的,光热发电在最初的投入之后,每年都会带来上千万的收入。”
张星扬耐心地向一旁的老傅解释道。
营地之中的其他人,这个时候也走了出来,开始侧着耳朵听他们的谈话。
这些地质队员们,大多数都是西北本地人,少数外地人也已经和这片土地建立起了深刻的羁绊。
“实际上,在这些光热发电站外围,我们还可以建立起不少的光伏发电厂。”
“在反射镜面和光伏板下,在早晚的热差之下,会凝结出不少的水珠,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之下种植不少的农作物。”
张星扬所说的这一套模式,实际上在后世已经被证明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这样的技术也是十分少见的。
恐怕也只有几乎将种田刻画在基因之中的国人,才能够想要在这样的地方种田吧!
“在初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套种一些牧草,然后进行青储养殖。”
光热发电站,因为设计上的问题,可能不适合放牧,只能够进行青储养殖。
但是实际上,在光伏太阳能发电站,是能够进行放牧的。
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一代人,大多数父母辈都还是农民,自己也从小就干过不少的农活,或者放过羊。
所以在听着张星扬的描述之后,不少人都进入了遐想之中。
在这些电站建立起来之后,硕大的光伏板和镜面之下,是郁郁葱葱的玉米和牧草。
在光伏板下,一群群或是雪白、或是点缀着乌黑色的绵羊,慢慢悠悠地啃食着地上鲜嫩的青草。
“滩羊本身也是国内比较高端的食材,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扩大滩羊的养殖范围。”
张星扬继续讲述着戈壁未来的发展。
对于地质队之中的不少人来说,这样的场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象过。
他们有些人也曾经思考过自己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人觉得这里没有什么著名的名胜古迹,也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风景。
大概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机会了。
但是在这时候,张星扬给了他们戈壁的另外一种发展方向。
成为国家的一个能源中心。
一座占地为850公顷的太阳能光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