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样对于双向数据传输的宽带,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通信情况,来自动分配所需要的上、下行链路。
“我们开发的TDD技术,相比较于现有的FDD模式,在复杂的频谱分配情况之下,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在自适应资源分配和高效率频谱的支持之下,可以支持速率从100kb/s到3Mb/s的语音、视频电话、互联网等各种3G业务。”
周晨他们提出的概念并不复杂,所以台下即使很多并不是深入了解通信技术详情的人士,都能够听得明白。
“蒋所长,你们提出来这个思路挺不错啊。”
张星扬在听完之后,笑着对坐在自己另一边的蒋翰书说道。
通信研究所的这种开发路线,确实属于是奇思妙想。
在其他人都在想着将道路拓宽的时候,他们通过自动更改链路的方式,来将原先的道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这些没什么,我们只不过是做了一些技术上的改动,关键还是在于低轨道通信卫星的支持。”
虽然面对张星扬的夸奖,蒋翰书的嘴角疯狂上扬,但是在开口的时候还是十分谦虚。
当然他说的也没有错,如果没有那数千颗卫星的通信支持,他们想要做出这样的技术路线也没什么可能。
不得不说,通信研究所他们的条件是这个世界上其他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公司或者是研究所不具备的。
因为这个世界之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太空之中拥有如此数量的通信卫星。
如果将整个国家的通信条件,比做事是一条马路。
那么在其他国家还在双向车道上努力向着四车道拓展的时候。
国内天生就是一条三十二车道的超级大道!
这也是为什么蒋翰书他们没有着急去做通信带宽拓展开发研究的原因所在。
他们现在拥有的条件,足够他们在这条技术路线之上钻研到下一代通信技术标准,也就是4G通信成熟的时候。
“下一代卫星通信终端,最近研究的怎么样了?”
距离张星扬上一次前往通信研究所,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了解完通信研究所对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开发情况之后,张星扬对于卫星通信终端更加感兴趣了。
毕竟他们的这些技术,都是要在卫星通信终端之中体现出来的。
“目前开发的还算是顺利。”
蒋翰书并没有给出什么坏消息:
“我们最近在进行越区接力切换技术的开发。”
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手机业务比较繁忙或者是车载用户。
因为这两者都需要在不同的通信站之间进行切换。
“卫星通信终端会通过智能天线对用户的方位和距离进行大致的定位。”
“卫星可以通过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另一卫星覆盖范围。”
“然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如果判断需要进行切换,那么将会把信息传输给另一卫星,并做好切换准备。”
“转移在越区切换之前将会与认定的基站同步,并报告网络,由自动控制台完成越区切换。”
蒋翰书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他们对于接力切换的技术研究。
实际上,从这项技术也可以看出,它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目前通信系统遇到的问题。
是的,目前的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也是有不少的问题。
这之中,比较严重的首先就是在超大城市之中的通信饱和问题。
以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