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外壳上存在一毫米的起伏,都可能造成在飞行的过程之中,出现数米的偏差。
所以能够在一米级别做到百分之三十的预测精度,已经是很能够让人意外的数据。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防御弹道导弹的方式上,因为张星扬一开始的力荐。
所以直接就采用了动能摧毁的防御方式,而不是采用有很大可能失败的爆炸摧毁。
所以精度要求,是张星扬最为看重的一件事。
毕竟对于动能摧毁来说,即使是一点点偏差,都有可能防御失败。
“最新的模型就是这个吗?”
这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超算中心的模型构建实验室。
导弹预测模型,其实分为好几个部分。
因为导弹在整个飞行过程之中,其实会面临不同的情况。
在不同情况之下,模型的参数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尤其是在大气层内环境之下,因为大气各个高度的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模型在这一阶段,其实是最为复杂的。
只有在导弹进入大气层外飞行,导弹弹道稳定下来之后,预测模型才会变得比较简单。
其实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之上,拥有数颗导弹预警卫星,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简单。
因为对于现如今的洲际弹道导弹来说,中段飞行的距离和时间,都是很长的。
导弹预警卫星能够有很长的时间来确认目标,并且将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中段飞行数据,传输给地面的超算中心。
如果仅仅是计算中段飞行,那么超算中心的计算精确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就算是最困难的一米级别精确度,也能够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但是现在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红外预警卫星,只能够从导弹发射起开始计算。
这样对于导弹预测模型来说,难度将是大大增加。
“是的,这一部分主要是大气层内轨迹预测模型。”
赵秉志对着计算机屏幕上密密麻麻,普通人仅仅只是看一眼,都有可能头晕的数据,给张星扬做着介绍。
“这一部分,是潜射导弹的模型?”
张星扬指了指屏幕上的一大段代码问道。
“是的,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参考的是巨浪。”
赵秉志点了点头说道。
导弹防御系统的初期目标,是防御洲际弹道导弹。
而目前,世界上的洲际弹道导弹,主要就是三种发射方式。
其中两种是陆基的,分别是移动导弹车和固定导弹井。
而最后一种是潜伏在浪涛之下的死亡,核潜艇之中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作为大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最后防线。
陆基的导弹车和导弹井,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被别人的导弹摧毁。
但是,潜伏在大洋数百米之下的核潜艇,能够躲开敌人的第一波攻击。
然后在不用上浮的情况之下,发射潜射的洲际弹道核导弹。
所以导弹防御系统,对于潜射弹道导弹的防御,也是十分看重的。
“巨浪-2?”
张星扬又追问了一下具体的型号。
“是的。”
在得到确定的回答之后,张星扬还是有些惊讶。
毕竟巨浪-2实际上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
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从90年正式开始研制工作,因为缺乏足够的水下实验数据和模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