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是朱元璋讨伐陈友谅,两者主力都在长江南岸,但最终朱元璋打过长江,乞丐皇帝再造华夏,南方胜。
最后一次是近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西起九江、东到江阴的战线,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如同纸糊一样被淹没,北方胜。
北方胜的,都是南方王朝末期。
其中,淝水之战虽然发生在淮河流域,但由于守江必守淮的原因,前秦苻坚意在长江,其实也算作渡江战役的一部分。其他像北宋灭南唐,因为守方水军实力太差,不在此列。
自从得知曹操发兵荆州后,曹无每天都在研究这张沙盘,也算颇有心得。
作为一个什么都能喷的键盘侠和什么都懂一点的键政强者,这也算是基本功了。
他用长杆指着盘中各处,圈出几个点来。
“因为山河之险要,自北方越过长江,其实只有少数几个突破口。”
“自西向东数,第一个突破口是汉中。长江上游流经巴蜀天府之国,北方要入巴蜀,却必须走汉中,因其位于秦岭、大巴山脉与昆仑诸山的交界。其中剑门关又在汉中之南,地势险要。只有夺汉中,取剑门,才有机会入主天府之国。”
“第二个突破口是襄阳。襄阳是大巴山、巫山与大别山之间唯一的通道,襄阳以南,则是汉江平原的开阔地带。”
“第三个突破口是合肥。此城在巢湖与大别山之间,夺合肥,则可东进秣陵、京口。”
“最后一个突破口是徐州,守江必守淮,徐州地势并不险要,但却通联各方,西攻东,北征南,必入徐州。从徐州东进然后南下,平原沃野,直下扬州,染指长江下游。”
这其中,秣陵即南京,此时孙权还未搬到秣陵,他的驻地尚在京口,即现在的江苏镇江附近。
虽然众人没听过汉江平原这样的新鲜词,但不妨碍理解词义,这里都是人精,这一番议论,顿时茅塞顿开。
“我为官多年,今日观此桌案,听将军讲解,始知长江要冲为何处!”
“是啊,原来北府将军并非不知兵事,不知兵事的,竟是老夫!”
……
司马懿咬牙看着,并不言语,显然这种等级的议论,他也能做到。
夏侯楙则一脸惊奇,惊疑不定的看着沙盘。
“诸君,看此沙盘,可知,若选一处过江,下策是从徐州南下,或走合肥东进。这一路看似掐住咽喉,可此二处出来,乃长江下游,江面多变,加之京口、吴县乃孙权根本,不可速胜。”
淝水之战,即是走的这条路,淝水的肥跟合肥的肥本就是一个肥。前秦输了,印证了这是下策。
“中策取襄阳,走汉水,入江夏,把长江防线切成两段。”
忽必烈大汗攻取南宋,就是在襄阳死磕,最终成功,这个策略能成,却非常困难,因为襄阳易守难攻,曾经打到多瑙河的蒙古黄金家族,也不得不在西线蹉跎四十年。孟珙将军千古,郭靖大侠千古。
“上策夺汉中,入天府,占据益州,自上游顺流而下。”
晋灭吴、隋灭陈,都是走的这条路,过程都非常简单,所以这是上策。
一番议论,沙盘之上的长江好似活了过来,滚滚长江东逝水,群臣仿佛听见江水滔滔,奔流入海。
众人皆是无声,殿内只有曹无掷地有声的话语。
夏侯楙尤不放弃,问道:“如今我军新取荆州,怎能轻易放弃?”
曹无回答:“战略从不是孤注一掷,既然荆州把长江切成两段,我军应该借道张鲁,入汉中,和荆州配合,两路出发,下益州,擒刘璋。经略数年,等益州、荆州彻底归附,再派遣军马兵分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