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那明日便拜托文先生给找个好位置了。”
文略微笑躬身做礼。
未等晦明再说些什么,夏夜便回礼拉着他走出,“回了,回了。饿死了。”
回城路上。
晦明问:“你我身上已身无分文。入了城可如何是好?”
夏夜道:“这庙有古怪。”
晦明不解,“这大仙虽然非佛非道。但庙倒是一派庄严正气,信众也都是求些平安顺遂之类,未见有何异处啊?”
夏夜道:“即便你我被一路引到此处是巧合。但庙中如此之忙,庙中之人明显人手不足。为何你我衣着如乞丐一般的人只是在庙中闲逛,却有一人专程来为你我解惑?”
晦明道:“或是看出了你是夏夜,只是未曾明言。或许人家只是一片好意呢?”
夏夜道:“我不喜身不由己。先去城中查探一番再说吧。”
晦明急道,“可你的伤……”
夏夜未等他说完,便将手搭在晦明肩上,笑道:“佛经有言,人命只在呼吸之间。活多活少没差的。但乐子若是错过了可就真没了。”
晦明笑道,“你再这样胡乱解读佛典,方丈怕是又要打你了。”
夏夜则是满不在意,“佛典全是谜语。方丈又如何可证自己解对了。”
二人就这么一路侃着走回暮落城。
……
日方沉,淡星落云,酉正。
暮落城。高朋酒楼。
堂中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堂上一说书人饮过茶,拍过案,纸扇轻摇,娓娓道来。
“说起这华家那可是来历不凡。话说百余年前天下分崩,祸乱不断,那是血染江河,常年腥浊不散。”
“幸有五医者周游天下,以不世医术不知救多少兵士百姓于鬼门关。待到祸乱平息,天下一统,这五位医士以仁心为本,开宗立派。这便是当今五大医家的由来了。”
“而这暮落城之华家也可谓不负医者仁心。百余年来为救世人,夺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身犯险地,采天材地宝,研神药仙丹。因而这茫茫江湖,除了修仙宗派,有这等灵药的只此一家。百年以来惠济一城百姓,福泽颇深。历代家主也是不输先祖。天灾周济放粮,兵祸赈灾治瘟不在话下。历历英雄事,灿灿天上星。说来话长,今日且按不表。”
“不过说到这如今家主华江蓠,实在可悲可叹,可憎可恨。百年仁心,代代相传,传至此人竟是荡然无存!”
堂内有人闻之立时叫好。
“话说半年之前,夏至渐近,城中突发瘟疫。疫情之重闻所未闻,只十日便有百十人染疾。染疫者无知无觉,四肢僵直,如鬼附身,骇人不已。官府恐疫情蔓延,即时封城。然而这对城中百姓而言,无外乎断了生路,只可坐等灾祸临头。”
“然此时华家不但不开仓周济灾民,此次放药居然明码标价,此等行径仁心何在?”
人群有人对此言颇有微词,但恶言恶语者更甚,便不敢再言。
“你华家身为天下医家之首,以身试药当是本职所在。而彼时府中三百一十六口竟无一人染疾。岂不蹊跷?”
听了此话,已有人起身离去。余下众人骂声更甚。
“之后灾疫有变,治瘟药也随之无用。此回华家耗时三月仍未研出新药。种种迹象,真相呼之欲出,你华家当真视你我如未开化的孩童不成?”
“幸得城北小店神佑堂获一药方,广布药食,满城百姓才得以有救。店家言是天仙显灵才得此方。待到官家解了城封,神佑堂集百家善款于城外梅竹山上建了神佑坛。百姓纷纷前往祭拜,日日香火不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