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五百二十三章 铅青雨幕,众人归(2/4)



    但在诸葛亮、狄仁杰、荀彧精通民生,励精图治,底蕴隐隐赶超天独厚的中原。

    而且燕京做为夏国的政治、军事之都,西戎草原的战马和皮毛、牛羊筋骨等物,都会优先供应这里。

    除此外,飞云港也是减少南方商人在货运上的成本,这是内陆其他州郡无法做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已经与鹿阳、盛康这样的巨城比肩。

    虽然北方燕京、中原鹿阳都是夏国南北之都,但民间又有另一种说法,燕京才是真正的京师。

    这一点,其实上上下下都是知道的。而且这些年华夏之文普及,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做为北方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先天的优越感。

    用他们的话说,北方的百姓是一路支持当今陛下,从大将军一路走到夏王,再到天子。

    如今归为一国,度过了初期的不适应后,天下六国百姓都已安生,对北方那些人自持的傲慢和优越感,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这种默许下的态度,让北方各州的地方在这三年里隐隐盖过中原和南方。

    不过这一点上,诸葛亮和王朗竟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极力主张将夏国各州百姓地位平等。

    甚至包括凉州刚刚改族名为羌的各个部落,以及南方越州百姓,三年里,两人算是第一次携手,通过学术交流、野史怪志、人文风貌等等能传播的途径,方才起了不少效果。

    苏辰自然是全力支持的,毕竟当年他登基之时,就说过要让曾经的各国百姓,都为华夏之民,没有贵贱之分。

    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宣传,每年的秋闱也会其余州开一点方便之门,让那边刚刚接触华夏五科之学的学子们能进入燕京的选士当中。

    在这一方面,并州太守李儒便做的极好,大抵是抛开当年火烧洛阳的心理负担之后,想要在这里一展才华,想要更多的寒门子弟、贫苦子弟也能翻身,在并州各郡各县,甚至下到乡村,搜罗民间聪慧之人入学。

    致力让土地贫瘠、又没多少商贸税收的并州,另辟蹊径的兴起文坛之风。

    这样一来,寒门子弟、贫穷人家对于夏国,自然感恩戴德,李儒这招算是将他们牢牢将其捆绑在夏国的利益一环里。

    但凡有对夏国不利的事,这些新兴的文坛之秀,几乎一边倒的口诛笔伐,也有人甚至想要效仿,当年出使忻襄被杀的王怀义去往西域,逼迫对方国王将自己杀了,让天子有理由发兵讨伐。

    这样便能青史留名,自己的家眷也在乡间借自己的名望,能得到更多的资助。

    为此,苏辰也大为头疼。

    翌日一早,苏辰早早起床洗漱,在宫女服侍下穿戴完毕,便与等候多时的典韦、许褚来到御书房,此时还是五更天,距离开早朝还有两刻钟。

    他一进到书房,便开始翻看筛选过的奏折,当中就有这些书生主张扩张,或自愿前往西域诸国。

    “李儒教出的是什么书生……比军人都还要好斗。”

    看着奏折里写的内容,苏辰就感到一阵头大,难怪送到他御书房里等着批阅,想来狄仁杰拿到手里,也不知该如何下笔。

    毕竟这些书生,都是为夏国考虑。

    “幸好朕这段时间在海上,这些奏折都是六月份送来的,那时候,西域南道都还没打通。”

    苏辰随意翻看了几本,便将这些奏折丢回桌上,询问了时辰后,方才出了书房,去往前宫开早朝。

    与此同时,天外陨石随同兵马一起返回燕京。

    消息传来,城中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观看兵马入城,也有城外的人,早早在军营外面二十多里,一条必经的官道上等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