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在艰苦鏖战。
尤其是罗店周围。敌我双方,都是血流成河。
日寇的伤亡其实也是挺大的。但是它们不像国军,选择忽略旧部队,热衷于成立新部队。
导致一眼看过去,番号的数量非常多。但是真正的兵员,其实严重不足。
打到后来,说是有一百多个师,其实有的师兵力还不足三千人。甚至不到两千人。纯粹就是摆设。
相反的,日寇的新兵,都是优先充实部队的。
好像第三师团,伤亡很大,但是新兵补充速度快,所以,兵力始终维持两万人以上。
而且,日寇补充的新兵,其实不是真正的新兵。
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在乡军人。也就是退伍的士兵。到了战场,很快上手。
唉……
叹息。
开战初期。真的很难。
日寇的综合实力,真的是太强大了。完全没胜算的。
切换世界地图。
发现加贺号航母已经通过大隅海峡。预计最多一个星期以后,就能到达华夏沿海。
如果速度快的话,可能五天以后,日寇的舰载机,就会投入战场。
到时候,罗店方向,日寇的火力,将会骤然增强。
面对日寇的空中优势,基本无解。
大规模的会战,只会白白增加伤亡。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
也不知道目前最高统帅部,有没有做好大溃败的准备?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了。
后方工业,能搬迁的尽快搬迁。
人员,能撤走的尽快撤走。
能修筑的工事,加班加点修筑。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总之,做好放弃淞沪的准备。将残存的兵力用于二线。
不能拖。
不能优柔寡断。
否则,等日寇从金山卫登陆,情况会更糟糕。
然而……
想到老蒋的性格……
要让他下决心放弃淞沪,恐怕是不可能的。
所以——
这是死局。无解。
而他张庸,眼下就是在一盘死局当中。
无论怎么挣扎,都不可能改变最终结果。就好像是被束缚在玻璃瓶里面的虫子。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这个玻璃瓶最终会被打碎。因为它会越来越薄。
随着日寇战线的不断延长,玻璃瓶会被无限拉伸。最终会被某个地方出现漏洞。出现断裂。
在41年12月7日以后,还会有人拿着锤子来砸这个玻璃瓶。
所以,调整心态,期待最终的光明。
“专员。”
孙立人从后面上来。
张庸点点头。示意对方有话直说。
那啥,我们是一家人。
“专员,你说,日寇航母会不会加入战场?”
“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真的?”
“如果速度快,我们五天以后,就有可能被日寇海军的舰载机狂轰滥炸。”
“那还怎么打?”
孙立人顿时着急了。他是留过学的。
留过学的,往往知道的东西要多一点。其他人不知道舰载机。但是孙立人肯定知道。
一旦日寇的舰载机投入战斗,战场就会非常危险。
白天根本就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