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出川抗战的时候,被阎老西嫌弃为“叫花子”部队。
唉,自己一路扶贫,也应该到川军了。
“那好吧。宪兵就不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去。如果你们要杀我,还希望王师长亲自动手。让我死得其所。”
“专员,这样不利于团结的话就没有必要说了吧。”
“好。好。”
张庸收住话头。
心想,你们川军也懂得团结?
不是我说,所有军阀派系里面,最不团结就是你们川军。
晋军有核心人物阎老西。
滇军有核心人物云南龙。
桂系有李、白。
东北军有小帅。
十七路军有杨总指挥。
他们都能一言九鼎。统领整个派系。
唯独你们川军的刘大帅,无法统领整个派系。内部山头很多。
张庸之所以敢孤身前往成都,也是看准川军内部的不团结。哪怕是刘大帅下令扣押他,其他人也不会同意的。
事实上,刘大帅也没有这样的魄力。他这个川军统帅,是有水分的。
这也是以后川军奔赴前线,被老蒋分拆的七零八落的原因。主帅不给力啊!而且早死。
刘湘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好像是在抗战初期。反正后期是没有出场了。据说是得重病?
不知道阿莫西林有没有效果?
甭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灌几十片?
想多了……
想多了……
“王师长,咱们说点正事。”
“你说。”
“你将你们川军的枪械口径还有大小炮口径报备一下。我好有个基本概念。”
“那可多了。专员听好了。”
“你说。”
“七九步枪。水连珠。三八大盖。勒伯尔、英七七、花机关、驳壳枪……”
“炮呢?”
“50毫米小炮……”
“掷弹筒?”
“对。”
“这个弹药我没有。”
“嗯?”
“你说其他炮。”
“六零迫。八二迫。七五山炮。”
“没有其他的了?”
“没有了。”
“那好。我都记住了。”
张庸若有所思。
看来,川军的武器,的确很杂。而且很差。
75毫米山炮,已经是他们拥有的最大口径的炮火。连超过100毫米的都没有。
倒不是川军穷。而是地形限制。
川军处在内陆,无论哪个方向,都无法和外国人直接接触。
无论和谁做生意,都必须经过其他人的防区。这也就导致对外购买武器弹药,会显得格外的困难。
既然无法外购,那只有自产。但是川军的自产能力,又要比阎老西差得太远。
在所有地方军阀里面,自给生产搞的最好的,其实是阎老西。太原兵工厂还是很有实力的。可惜,后来也丢给日寇了。
“王师长,你在哪里?”
“我就在成都啊!”
“你的部队呢?”
“也驻扎在成都附近。”
“那好。你跟大帅说,我要求你安排一个团进驻凤凰山机场。”
“专员,你这是让我为难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