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会饿肚子了,他们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美食、旅行、购物等等。
可是对杨广生来说,绝对是个大胆的尝试。
肖正平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很多地方尝试过乡村旅游,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这是因为国内的旅游市场已经趋近峰值,各种地方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人们不愿意花钱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但是现在不同,杨广生走的这一步也不是乡村旅游。
如果趁现在很多地方还在忙于企业改革的时候开始打造旅游产业,在未来经济情况越发好转之后,石德县便会在旅游市场中,至少能在本省的旅游市场中拔得头筹——这正是石德县工业不发达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杨广生前瞻思维的独到之处!
肖正平心想,如果真被自己猜中了,那真得好好为杨书记鼓鼓掌。
见一路上肖正平都皱着眉头若有所思,陈爱民有些好奇,便问道:“肖总,想啥呢?”
肖正平回过神来,看见陈爱民正好奇地看着自己。
正如肖正平先前对唐汇东所说,杨广生搞旅游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他不想在杨广生没有明说的情况下透露给唐汇东,现在自然也就不想告诉陈爱民。
想了想,肖正平答道:“还能想啥,不就是林场咯。先前我只图嘴快,现在想想,林场那么些人,还真不好安排。”
之前跟唐汇东和陈大军在办公室发生的事儿陈爱民听肖正平提了一嘴,这会儿听见这话,他立马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唉,肖总,你啊,还是吃了年轻的亏!刚才在会场我不好说话,这明显是陈大军跟唐汇东合伙儿给你挖坑,你倒好,主动往里面跳!你信不信,这会儿陈大军不知道多乐呵呢。”
“唉,话都说出口了,还说这些管啥用?你还是帮我想想有啥办法吧?”
陈爱民一摊手,“有啥办法?鹿场就那么大,你就是全塞满了也塞不完林场的人。酒厂嘛,你得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去泉山。还有你那菌子大棚,倒是能吸收几个人,问题是菌子大棚都是体力活儿,他们愿不愿意干!”
肖正平一听,眼睛立马瞪圆了,“我还管那些!娘的都要饭了还挑肥拣瘦?!活儿就那些,他们爱干不干!”
陈爱民叹了口气,“退一万步讲,鹿场酒厂菌子大棚都接收,那也接收不完啊。光是他们的伐木队和运输队,起码也得下来三百来号人,这还不算他们的机修厂、后勤处,还有机关里这个科那个股的,真要算下来,怎么也有千八百人。”
“我知道!我知道!”肖正平有些不耐烦了,“别说千八百人,就是两三百人咱都消化不了。所以陈主任,咱不能光给他们工作,得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动起来。你看咱们鹿场不要的那些人,现在还不是过得好好的?!有些人呐,你不逼他们一把,他们就永远混吃等死。”
对于这句话,陈爱民可谓是体会颇深。
当初吴丽红刷下来那么多人,刚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找到陈爱民,让他跟肖正平求求情,给他们一份活儿干。
可是越往后来求他的人就越少,他们不是去南边打工了,就是在县城里找到活儿了,还有一些干脆自己做起买卖来。别的不说,现在的林场,就有两家小饭馆儿和一家小卖部是鹿场下岗职工开起来的。
想了想,陈爱民问道:“那怎样让他们动起来呢?那可是千八百人呐!”
“你说,我跟他们做生意怎么样?”
“做生意?做啥生意?”
“比方说,我提供技术,他们搭大棚种菌子,种出来我负责收购。”
陈爱民听完眼睛顿时一亮,“分担风险、减少成本,还增加产能,主意不错。但还是那个问题,他们愿意干吗?”
“好办,签合同,我保他们不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