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百零九章 往事:新年新气象(2/3)

,从除夕到十六,是大周一朝特有的风俗,这时里普天同庆,彰显天朝上国的无限威严,与太平。

    只是如此歌舞升平的盛世,却也只是整座大周共同的喜庆,这一片欢腾掩映下,自是也有小家之中难念的糟心事。

    自然是头夜里盘山之上,那一道打破靠山王府大宴的圣旨:值此欢喜日子,朕念靠山王膝下孙夜遐迩与十四皇子青梅竹马,何不择日选定良辰,两姓联姻,载明鸳谱,永结良缘。

    盖的朱砂大印明晃晃,宽窄四寸,方方正正,圈箍着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早就于宫中得到消息,按照这爷孙三个提前商讨好的计划,所谓的抗旨抗婚爷孙反目气到靠山王将姐弟俩逐出家门的戏码一一上演。

    显然只是想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的躲过这一时舆论,待个几日等得过去这一阵封口,那位说话做事反正是出了名的不靠谱的圣上收回成命,便也就没了什么抗旨不遵的罪过。

    毕竟关于文胜帝做事的从心所欲,莫说朝中大臣,即便是老百姓都是一清二楚。

    先皇驾崩,这位于东宫呆了小三十年的天子爷登基以后,消停了个一年半载,怎么说也是初登大宝,不敢说立马有何作为,最起码也要秉承先人遗志,谨守本分。

    之后,文胜帝随心所欲的所作所为,的确算得上…昏君算不上,只能说比起几位先皇,可真是差得远。

    毕竟也是祖上几位帝王励精图治,说起这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流,历经四位明主,大周一朝能称得上天朝上国,不仅仅是坐拥雄兵疆域辽阔,或者是兵强马壮文成武就,也是因得仓禀殷实百姓安居,盛世之貌跃然于表,是以绝对算得上是不愁吃喝的帝王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想法,因此总会随心所欲的做出一些让人百思不得解的瞠目结舌之举。

    初登太子之位,这位后来的天子便曾数次偷偷出宫,并不是贪图享乐,纯粹就是玩。

    无他,兴之所至。

    后来成为一国之君,更是变本加厉的百无禁忌。

    比如效仿先贤励精图治年余,文胜帝一时兴起,有感于当年出巡时见得西域黄沙漫天,便别出心裁的推行种树防沙以兵养林的政策,只是太过急于求成,人力物力投入大半未见成效,便半途而废,仅是两年就宣告结束,使得西域各地军伍怨声载道。

    后几年还对于春闱制度搞过一次神来之笔,在传承千百年的科举制度之上重拾举荐按察制,要求学子必须上溯三代,或是无甚劣迹,只为寒门跃龙门,自然也是无甚效果,毕竟真正寒门能有几个有钱有闲去读书识字?尔后也是在两年后因得人才渐告枯竭而告一段落。

    当然还有一次栈道改革,也是突发奇想,只为吃到岭南新鲜荔枝,便以极高俸银做奖励,鼓励岭南至京城沿途百姓挖出一条笔直官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再度消耗财力不知凡几,也是在几个月后意识到不切实际,山路水路繁多,怕是国库空虚也难成事,便又仓促终止。

    自然算不得劳民伤财,每一次文胜帝的临时起意,都在发觉其缺陷后及时止损,只是每一次的兴之所至后面都是朝中大员一次又一次的进谏,若不是回回都有那四位先皇留下的顾命大臣不分昼夜的力谏,指不定文胜帝就又会想出什么让这群文臣武将头疼的事来。

    比如说后宫这个不比三班大臣就列简化多少的皇室后院小朝廷,外臣自然是不能干预,关键是身为一朝君主,真要说起来也是不能太过插手,由那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与皇帝分执前后,这才是皇城固有的制度。只是文胜帝当初也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将后宫搞得太后出面才了结。

    先皇寿终时,这位天子爷已然半步迈进了知天命的门槛,多少也是在先皇羽翼之下待得时间过长,就像是初生婴孩,忽然获得至高权利总是会有些头脑发热。

    文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