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殿中人头攒动,已有大量朝臣与世家之人在列,各个衣冠楚楚,看模样长得都不错。
刘恪顿时就期待起来,这么看来,他们的女儿,应当颜值不俗。
而这些人一看到皇帝入殿,立马拜下,同时双眼放光,几乎恨不得想方设法,让自己显得更出众一些,以便更方便抱大腿。
人人都想着自己家的女儿,能被皇帝选中,从此位列后宫,成为皇亲国戚。
要是放在半年前,还真没多少人想让自家女儿趟火坑,去和亡国之君作伴。
连宫女奉钱都发不起,女儿入了宫能讨得了好?
现在则不同,大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虽说还是比较小。
但在东胡水师全灭之后,从大汉的威望,汉军展露出来的战斗力,以及皇帝的个人能力,等多方面来看。
几乎不存在三十年内亡国的可能,至少皇帝没换人,大汉就还能苟。
而这么一个有英明之主,后宫还是空空如也。
就连皇后之位也悬空,谁不想自家女儿母仪天下呢?
要知道当年昭烈帝一穷二白,就一个皇叔名头和徐州的时候,徐州糜氏都敢押宝。
后来的收获世人都看在眼里。
昭烈皇帝入川蜀,糜竺则为安汉将军,地位甚至在武乡侯之上,待遇是众臣之中最高的。
后来虽然有些衰退,但依旧是大汉外戚重臣。
看着眼前的热情,但刘恪心底却很清楚,越是热情的,他越不会选。
尤其是和朝中公卿牵涉过深的世家,他更不会选。
至多留下当宫女,册封为妃,是想都不用想的。
反正汉朝的皇帝选妃,往往占据绝对主动权。
不需要考虑太多,主要是看个人喜好。
就算霍家权倾一时,宣帝不还是立了许平君?
刘恪静静的坐在上首,先是吃喝一阵,然后等着名册送上来。
他一边撸着威武大将军的鸡头,一边轻轻敲击着桌案。
说实话,他还是颇有些期待的。
毕竟老刘家选秀的范围,相当之广。
萝莉也好,御姐也罢,乃至人妻,就是四个字,我全都要。
刘恪也清楚,那些涌入殿中参与宴会的世家之人,也是存着摸透皇帝癖好的心思。
毕竟选秀不可能只有一次,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说来咱们老刘家确实荤腥不忌,连离过婚都有不少。”
刘恪一直致敬的孝景皇帝,第一任皇后薄皇后是改嫁的,后来的王皇后更是在民间有个女儿。
昭烈皇帝也是,吴皇后索性就是个寡妇。
以至于到了皇帝选秀年,民间各种退婚、悔婚、离婚事件层出不穷。
要不是处于历史位面,估计能养出一大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刘恪觉得这可能要归功于汉家儿郎的彪悍,就突出一个不信邪。
可能越是克夫,越是吃香,你挂了,是因为这女人不是一般人,你小子命比纸薄、福如絮轻,消受不了,看我的!
这么一想,孟德还真是忠于汉室啊,甚至死前立下遗嘱,要求未生育的姬妾都改嫁,这样才能把他的政治思想传播出去。
“不过选妃还是身世清白的好。”
倒不是说刘恪对寡妇晦之莫急,主要是为了入宫而退婚、离婚的女子,心思肯定不单纯。
老刘家的选秀制度本来就满处漏洞可钻,注定这种特意施展手段的女子,要么颇有心计,要么家世非常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