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种情况,杜康只想起了一句话——“对付这些邪魔外道不需要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伙并肩子上!”
能群殴,谁和你单挑啊!
“公子所言有理!”
文武判官与六部司虽然有些惊愕于杜康的淡定表现和稳妥决策的反差对比,但只是一想,也就明白杜康的决定没有任何问题,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嗯,你们去找你们认识的,我去找我认识的,就按照我刚刚分析的那样说就行,城里不用管,我去再筛选一遍之前有无被这种灵蛊虫寄生的人。”杜康点头,撤销灵体。
与此同时,另一边,被杜康催眠的酒店伙计,也在杜康的灵体前,将事情的“前因”说了出来。
“这老伯经常来卖梨子,他的梨子很好,但是卖得也挺贵的。
前些天,他运着一车梨来卖,却有一个穿得有些破破烂烂的道士走了过来,站在车旁,挑了会梨之后,便问他讨要一个吃。
老伯不愿意,道士也不走,只是在旁边候着,老伯大概是嫌弃道士穿得破破烂烂影响了他卖梨的生意,便大声咒骂驱逐道士。
道士也不恼,只是说‘我只是问你讨一个梨而已,既然你不给也无所谓,为什么要骂我呢’,老伯大概是因为天气太热吧,所以很生气,仍然接着骂。
再之后,我看不太下去,劝说老伯给道士一个坏梨算了,老伯却连同我一起骂起来了,说他卖的梨就没有坏的。
因为骂得很难听,于是我干脆掏钱买了一个给道士。道士却不急着走,拿着梨说要请所有人吃梨,我们就问他为什么自己有梨还要老伯的,道士却说,正要给大家现场种梨。
三口两口将我们买给他的那个梨吃到只剩梨核之后,道士从肩上接下一把小铲子,在地上铲了两下……”
“把那梨核埋在土里浇了点水,接着一棵梨树就破土而出,上面迅速长满了新鲜又大个的梨子,分给众人,众人吃了,道士离去之后,那同样在人群里看热闹的老农却发现梨就是他板车上的,道士是用变化的法术将他的梨变到了梨树上,分给众人吃了?”杜康打断酒店伙计的话,问道。
“是啊,公子是如何知道的?当时也在吗?”酒店伙计回答。
“没事了,你走吧。”杜康摆手,让酒店伙计离去,灵体消散。
“乡下人老农卖梨,道士……这个故事,不是《聊斋》里面的《种梨》篇吗?”
与此同时,在地下远远跟着已经离开城区的老农的杜康喃喃道。
这个故事,杜康是有着很清楚的印象的,因为,无论是里面道士的做法,还是蒲松龄的评价,都可以说是不符合杜康的三观。
蒲松龄的评价,总结来说,就是——乡下人如此昏庸愚蠢,吝啬易怒,得到这样的遭遇是应该的,道士的做法,倒是正好教训了乡下人一顿,是正确的。
而在杜康看来,这却完全不对。
别人乡下人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种出来的梨,明码标价在这卖,说不定就靠着这些钱生活,你来讨一个,别人给你,是好心;不给你,那也没问题,不然人人来讨要一个,他还卖什么?
骂人虽不对,可也是道士妨碍别人做生意在先啊!
道士的做法,更像是仗着自己有些法术,肆意妄为。
虽然自身拥有了法术,但杜康仍然是将自己作为普通人来看待的,并不认为自己拥有法术就高人一等。如果一有实力就完全不遵守到道德法律和社会规则,那这个世界迟早完蛋。
至于目前杜康所接触到的神仙体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杜康有所猜想——在很久之前,有人或神,曾经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事情,才变成了现在这样。不然的话,以神仙的能力,将凡人当做蚂蚁来看待,似乎才是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