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接受他的安排。
但是凡事就怕有一个对比,比起风烨对人族的亲力亲为,老子对人族可就插手的太少了,就是几次天灾也不见老子派人出面。女娲伏羲等人自然将此归罪于老子不是人族出身,对人族不怎么在意。所以他们会认可一位人族自己诞生而出的教主,但是这位教主除了靠女娲伏羲的关系以外,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化之法才行。
这也就是所谓选举前的发言稿,老子用无为教化人族,那么风烨要来一争教主尊位,总也要说一说自己的教化之法吧?
百家诸子闻言看向烨龙氏,看看这位人族大圣要如何分说。
烨龙跟老子相对而坐,头顶也飞出一道圣德之气:“**自娲皇造人之时便已经存在,自众生学会思考的时候便有**存在。人,本就是七情六欲而出的生命,人道原本就当有诸般情感化生。
教主的无为之法不过是寡民之法,人心满足安乐确实不会再有**出现,亦不会有诸多负面情绪诞生魔头,但与此同时进取之心也会随之消散。
人也,仁也,余之道,以仁德之心教化人族,以仁为本,明善恶知羞耻,遵礼法言道德,那所谓天魔之法自然也不可霍乱人族。”
圣德之气在烨龙头顶演化人道,一方大同世界在烨龙头顶出现,那世界之中人人懂礼守法,友爱帮助,老者以关爱之心照拂晚辈,而年轻人亦有敬老之德。天子以仁德教化子民,子民以忠为报;父母以仁爱照顾子女,子女以孝为报;朋友以仁义而扶持。同样以义相报。
“水之道,堵不疏疏,先生以仁道教化众生仿若以枷锁束缚人族,终究不是治本之道。贫道以清净之法消减**,人人皆得清心之法而**大消,自然也就无有天魔外道霍乱人族之事。”
“人族之道在乎锐志进取,没有奋进精神不能尽快适应天道大势只在原地踏步,那么日后也只能被其他种族所取代。”
“但是一味追求进步忽视精神的塑造。”
“所以需要以仁之道,为人族开蒙传智,仁之道非是制约之法。而是引导之道。”烨龙回了一句以后。又反问道:“教主无为之法在上古之时也曾推行,为何最后功亏一篑?”
“上古之时人族尚不得温饱,自然需要进取奋斗。但如今人族大昌,当以无为之法平稳发展。以防止盛极而衰。”
“不能长久适应人族发展只能应对一时之事。如何可以视作人族的根本道义?仁者。人也,这才是人族的立身之本,是人道的最高精神。”
……
李耳和烨龙拉着诸子百家在这里辩论口舌。下面的秦齐之争也已经开始。秦国的国力是诸国第一,不然当初也不会遭了诸国忌讳联手对抗于他。如今有楚国、杞国相助,三国联手更是不可抵挡。而反观东方诸国联盟,内部却不是齐心同力,如今燕国收留从商国逃亡来的墨家更不被齐国所认可。
齐国朝堂毕竟是儒家的主场,对那些墨家门人可是没有好感观,只是碍于联盟而不能行动罢了。而在其他诸国虽然奉齐国为盟主,但是他们所想跟齐国本身利益也不尽相同。
一面是三国联军,一面是内部争斗,虽然有苏秦转世不断平衡东方诸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想要真正齐心同力也是困难。而且张仪的转世之身也在那里四处挑拨,离间计反间计美人计种种计划在诸位国主间实行,更是让原本就不和睦的诸国更添了几分猜忌。
看到那秦国大军压了过来,齐国的阐教仙人也坐不住了。一道道仙光从齐国飞向四方,准备帮助齐国扳回局面。
不过——
果然没有这么容易!赤精子看着自己面前的精卫、雷奎不由苦笑连连。
阐教几位金仙,先是叛教四位入了佛门,然后排除寿阳子、太乙真人、云中子、清虚道德真君这四位道行没有散尽的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