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已不再是最初的夏朝。
百姓,也不再是当初的那一批直接受到墨家恩惠,给予他们希望的百姓。
顾担将一切都看的明白,他提前十余年便忠告过禽厘胜,坐而论道的那场盛会中,庄生更是指出了最为核心的问题。
墨家过于追求大公,将私人的欲望彻底抹杀,以无比严苛的要求来对待自己,这是不合乎人性之举,就算墨者能够做到,又怎能以此来要求整个天下呢?
顾担一步步看着墨家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国教。
也亲眼看着墨家一步步衰落,墨家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不合适了。
墨家如果继续占据主流,反而会影响到夏朝的发展。
荀轲,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选择自立门户吧?
看着仍在奋笔疾书的荀轲,顾担心中想到。
他给过禽厘胜机会,荀轲又何尝没有给墨家机会呢?
四年前,王莽便邀请荀轲回归。
两年前,王莽又再次邀请。
荀轲尽数推拒,并非是欲拒还迎。
一方面他当时的确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希望墨家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做出些改变。
然而,没有。
禽厘胜铁了心,墨家也铁了心。
那就只能让世人去选择了。
当最后一笔落下,荀轲的脸上已尽是坚定之色。
思虑良久,他为这篇雄文写上了名字。
《劝学》。
将笔墨复归原位,荀轲正要舒展一下身子,眼角的余光终于扫到了那好似幽灵般立在桌案前的一袭青袍。
“顾先生。”
荀轲回过神来,赶忙起身行礼。
“写的真不错。”
顾担笑了起来,指了指宣纸上尚且未干的墨迹,“比之当年,功力更甚几分。”
荀轲难得的脸色微红了一瞬,几十年来的养气功夫,在回想到当初被顾担撞到自己背地偷偷写小故事诽谤来发泄心中郁气时,还是会难免有所波动。
“顾先生来寻我,可有何事相商?”
荀轲只当没有听到,硬生生的转移了话题。
“倒还真有。”
顾担说道:“《神农百草经要》已经编撰完成,不过书再好,也得有人看和用才行。如今你的名头可不比禽厘胜差,还要麻烦你广而告之一番,好歹也得让人知道这件事。”
“没问题,小莹都和我说了,您放心吧。”
荀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答应下来。
他的妻子小莹,这些年都已经当上了太医院的太医令。
而且手下还管着上千号的人——那些人尽是女子,只是并不吃官员的俸禄,勉强算是挂靠在太医院下,主要负责给人接生和照顾婴儿的事宜。
类似于民间常说的“接生婆”和“奶妈”的结合体,当初顾担的一番畅想,让小莹忙碌十载有余。
除此之外,公尚过也找到了好些适合种植药草的药田,虽然想直接供养整个夏朝还不太可能,但一切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始,只待真正去施行下去。
只要让朝廷发现了这么做的好处,那就算顾担不在这里,朝廷也会自发的继续施行下去。
只是万事开头难,如果不是顾担挑头这件事,连开始都不会有。
而顾担也难得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自然也要全力施为,争取三十年内夏朝各地皆有医馆坐镇一方,护佑各地子民的身体安康。
“行,那就交给你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