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如今国家缺钱缺到这个地步,是绝对不可能再给你续了,江南已经养肥了,这个地方的贸易规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是仅次于东都洛阳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杨广呆在江都没走,这都过年了,一点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人家就是来收钱的。
六年不缴税,突然要收税,也是会发生一些动乱的,杨广必须坐镇江都。
关于这件事情,杨铭爷俩早就通过气了:
“崔公放心,今年年底,扬州一定收税,您老就辛苦这一年吧,有什么难处找我,我一定帮你解决。”
崔仲方管着民部,民部管着国库,各部衙门以及地方郡县,都是找他要钱呢,他拿不出来,别人只会骂他,不会骂朝廷。
崔仲方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真有难处,他也不会找杨铭,因为臣子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给上面找问题的。
“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那么左右武卫可以征调了,”宇文述大喜道:“今年还有造纸场和司染署提供额外进项,想来不会太难。”
杨铭点了点头,高昌这个地方是真的不能丢,欠债也得拿回来,因为这个地方是河西走廊的关键所在,贸易中心之一,一旦被东西突厥占据,进入中原的货物,会被人家定价。
物价,是国家稳定的关键因素,什么货物就是什么价格,它是有一个合理的范畴的,一旦太离谱,会影响到整个市场规模。
杨铭心知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所以决断道:
“崔弘升负责征调左右武卫,与玄挺为行军副总管,李靖为总管,封麴伯雅为弁国公,左光禄大夫,收复高昌。”
“臣领旨!”崔弘升起身去接虎符。
这样一来,就彻底名正言顺了,意思是麴伯雅不单单是高昌王,还是我大隋的弁国公,我们有义务帮助其复国。
这个弁国,其实就是高句丽,大隋的国公,是有国赋的,也就是食邑,把你封到高句丽,你怎么拿你的食邑呢?
所以就是一个虚名。
但是左光禄大夫,就比较大了,是勋位的第一等,勋位呢没有好处,就是一个荣誉封号。
所以看似封了,等于啥都没封,就给了个名。
左右武卫加起来有四万八千人,加上玄挺的安西都护府边军以及李靖的五千人,大约八万之众。
这算是大规模调兵了。
之所以让崔弘升去,是因为这个人治军很严,眼下关中军府的卫士,是不愿意再出征的,所以必须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将领,去强行征调。
兵部明雅,负责后勤保障,这么一来,他就得跟民部要钱,崔仲方忍痛拨了三百万贯。
这还不够,后续还得拨。
等到大家都离开之后,杨铭留下玄感吃晚饭,并且把杨茵绛也叫来了。
“你在山东,到底买了多少田?”杨铭边吃边问道。
杨茵绛一愣,立即看向自己的老父亲,给他递了一个眼神,意思是老实回话。
其实不用她提醒,杨玄感也不会隐瞒的:“大概有四十二万亩。”
杨铭猛地抬头,瞠目结舌:“有这么多?”
当初他问过武士彟,对方说才九万亩,杨铭还没怎么当回事,现在看来,低估玄感了。
“单是山东,就这么多田,以一户一百亩算,你等于在山东有4200户食邑啊,”杨铭感叹道。
杨玄感目瞪口呆。
杨茵绛顿时笑道:“你这不是吓唬他吗?哪能这么去算啊?食邑可不缴税,父亲在山东的田可是得缴税呢?”
杨铭呵呵一笑:“你问问他,缴税了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