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却没有那种感觉。就这样,一夜无话。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李臻简单一番梳洗,便下楼准备吃早饭。她并不着急,因为她还在等负责监视刘清风的人消息,并且李臻心里也有了一些猜测,几个侍卫倒是起的很早,在李臻下楼时便看见他们已经全副武装的在楼下坐着,看见李臻下楼,几人立刻起身。
刘吉上前压低声音道:“公子,是否立刻出发?属下恐怕迟则生变啊。”
对于他的自作主张,这次李臻倒是没有生气。而是微笑说道:“不急的,他跑不了的。你们到了这繁华的江南,来都来了,不好好游历一番怎么成?这样,今天上午我给你们放半天假。你们出去好好游玩一番。”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公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凭借这一路上对这位公子的了解,大家还是有些了解的,他说出去的话就绝不会更改。所以虽然心中疑惑,但却没有出言质疑。就连刘吉也罕见的默不作声,几人向年轻公子行李,便各自出门。
见几人走后,年轻公子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招呼了一声小二:“伙计,给我来份包子,再来一碗小米粥。”小二连忙答是。
很快香喷喷的包子,和热乎的小米粥便端了上来。李臻吃了口包子,没来由的想起来昨天碰见的那位黑衣公子。李臻有种对他很熟悉的感觉,但李臻能确定的是自己从来没见过他。不是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李臻觉得那人身上的气质,见过一次就不会忘的。
很快,李臻就吃完了。左右无事,回到房间,先是打开了窗户,然后拿起桌子上的关于刘清风案的案牍看了起来,去年江南水灾,朝廷拨款两百万两用于赈灾修建大提。但洪灾却不见任何的消退,还是直到半年后自己退去。这期间,身为江南巡抚的刘清风,还不断上书,言大水凶猛希望朝廷再度拨款赈灾。
最后他的上书并未得到回应。并不是那时候朝廷不想赈灾,而是连年的灾害,国库早已空虚,上次的两百万已是极限。
近年来,北方连年干旱。而向来富饶的江南也是水灾频频,,整个帝国摇摇欲坠。听说大陆的其他两个国家却是风调雨顺。因此趁着大夏的羸弱,楚国秦国去年年底组成同盟,于边境枕戈待旦。因此大夏镇国公叶文钦亲自率兵百万,陈兵边境。与两国大军对峙。打仗是最烧钱的,虽然还未开战。可需要的后勤已经让这个帝国捉襟见肘。
李臻想着这些,不禁苦恼。这时,一只信鸽从开着的窗户飞到李臻肩上,李臻将它轻轻拿了下来,从它脚环上拿出小条,随后摸了摸信鸽的头,把它再次放飞出去。李臻打开小条,上面没有字,只有一道黑色墨痕。李臻看到此知道鱼儿上钩了。
等到日上三竿,几个侍卫也都回来了。身材消瘦的侍卫脖子上还残存着淡淡的红唇印。李臻对此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说道:“我们出发吧,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把刘清风抓捕归案,大家还能赶回去过节。”
几位侍卫连忙遵命。李臻带着他们出了客栈直奔巡抚府,到了刘清风府上。李臻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宅子,宅子并不豪华,门的材料只是普通的榆木,而且看起来饱经风霜。门口看门的老门房看见李臻一行人,老门房身材有些佝偻,看着李臻气质不凡。连忙迎着李臻他们说道:“几位客人,是来拜访我家老爷的吧,真是不巧我家老爷出门访友去了,并不在府上。
李臻也不惊讶,“没关系的,我们进去等他便是。”
老头听见他这么说,只好把李臻等人请进会客厅,给几位倒上茶,便默默退出。
刘吉开口说道:“大人,刘清风一定是得到消息跑了,我们为什么不赶紧追啊?”
李臻闻听此言,只是意味深长的看了看他一眼,并未答话。
刘吉见他不答话,便更是焦急。也顾不上上下尊卑又是小心说了一句:“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