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一卷鎏金道图延展开来,再看去时,三道人双手各握法宝,以抱阴守阳之式,趺坐期间,其实入定而坐忘。
只是伴随着灵光再一兜转的时候,那漫天的雾霭云霞之中,复又见得三头六臂的狰狞神魔之相,顶天立地而显照的同时,某种无法言喻的万象浑一之神韵从其身形之上洞照四方!
炼真,炼真。
此即是神魔之真形,此即是泰一之真形!
所谓泰一,或曰太一,或曰太乙,皆混沌之先、一元初始之意。
而再看去时,自那“泰一玉皇天”之下,真形法相的神辉绵延而去,依循着昔年九炼时精气神三元之分列,此三元道宫之中,各有三道纯粹的法相灵形相继凝炼与显照。
昔年时,单一之图录难以成法相。
但是而今,楚维阳修为境界层层凭空升举,如是浑厚的灵韵累积之中,已经足够以灵形支撑着那单一之真形的相继显照,进而使得其上各自洞照着那跃升入至高层阶的道法意蕴。
进而,复又伴随着三元道宫之中,九道灵形之辉光与鎏金神华相互交织与碰撞着,朝着更下方的五脏道宫映照而去的时候。
九道灵形本身更进一步的“割裂”与“分散”开来。
那辉光之中,是无算的符箓篆纹,无算的符阵法阵,无算的道术法门,每一道得以完整而分明的道法本身,相继依循着五行而分列,于淡薄朦胧的光雾之中凝聚成朦胧的法身剪影,进而,伴随着五行的生生不息,那些法身或是重叠,或是在磋磨之中更趋于完整。
道人所掌诸法无算,映照在那五脏道宫之中,便是无穷无尽的亿万群生。
道中得一法,法中悟一术。
万千道法的斑斓繁盛景象,莫过于如是。
而也正是伴随着这样的真形法的金丹景象完整的凝练与显照,进而,在吞噬与炼化的过程之中,属于真形法这一部分的灵韵,倏忽间自“泰一玉皇天”中垂落而下,恍如涓流,恍如甘霖,自三元道宫及至五脏道宫,从诸法相灵形,及至无算道法所凝炼的亿万群生之法身。
每一道灵形的凝结都在这一刻吞噬与炼化着灵韵,并且在这样的滋养之中蓬勃生息,而那一丝一缕的进益,遂也依循着道法本质,映照在其所涉及的五行,映照在其所涉及的三元,进而,贯穿着道人的内周天世界,徜徉在肉身道躯之中。
形神皆妙!
形神皆大妙!至妙!恒妙!
而也正此时,伴随着那一道道的灵韵辉光的洒落与滋养,伴随着那“亿万群生”皆有所升华。
那种发源自每一完整道法,哪怕是符箓,哪怕是法阵,发源自楚维阳所掌万千术法的繁盛之进益,化作道法的辉光,反向从那五行道宫朝着三元道宫,再朝着泰一玉皇天跃升而去的时候。
那辉光里,是浑圆的道果震动着宝器进而震动着楚维阳的思感与念头,进而在那悟境的轻灵之风中,那道法的辉光洒落在心海之上,是一枚枚琅嬛篆纹从中显照。
在交织与共鸣之中,连缀成经篇。
这是属于楚维阳真形法在金丹境界的经篇。
这一刻,楚维阳看着那仍旧在沐浴着辉光与鎏金神华的篆纹,一时间竟甚为恍惚。
这经篇到底是自己以一己之力参悟出来的?
又或者是在那内周天浑一,开天地而成九天的过程之中,依循着某种“天地乾坤”的“造化之力”而自然生成的?
这甚至连楚维阳都说不清楚,说不明白。
但好像是兼而有之,并且在这种半是己身之道,半是天地自然的状态之中,这经篇显照的自然与流畅本身,更也像是驻足在了某种“形神皆妙”的状态之中一样。
那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