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既要种地,又要开荒种树,还要修路造渠,忙得过来吗?”谢铭瑄道。
“都是为大家伙儿自己好的事儿,忙不过来也得忙啊!”年长的汉子接过话,说道:“再说了,修路造渠这些事儿,大头儿都是官府干了,俺们只是打打下手。”
“哦?怎么说?官府不也得征集民夫做这些事么?”谢铭瑄道。
“那是以前,不是现在。俺们宁远有一支大军,是专门做这些事的。”年长的汉子道。
“就是那支协助农事的军队?”谢铭瑄道。
这件事,他还曾经上过折子,参奏宁远以军务农,不务正业,荒废兵事。
“是的。这支大军可不得了,这些年可是给俺们老百姓做了太多大好事。”年长的汉子道。
“我听说,这支大军好像也就是十来万人。我们这一路看到的这么多路啊渠啊的,他们修不过来吧?”一位御史道。
“大军来帮俺们修路造渠,俺们自己也不能昧着良心啥也不干吧?”年长的汉子道。
“这么说大家伙儿也出力了?”那位御史笑道。
“那当然!”年长的汉子应了一声,慨然叹道:“所以说俺们宁远现在的官府好啊!大军来帮俺们做大好事,俺们出点儿力,官府还给俺们发工钱,不让俺们白干。”
“还有工钱拿?”那位御史好奇道。
“有!工钱还不低!”年长的汉子又叹了一声,说道:“而且官府还专挑农闲的时候做这些事,不耽误俺们地里的庄稼,还让俺们在农闲的时候能挣钱。要不然,俺们哪里能隔三岔五地下下馆子?”
谢铭瑄与两位御史又对视一眼,都沉默了下来。
这一路所见所闻,不仅颠覆了他们以前对宁远的看法,甚至都颠覆了他们心中最为牢固的一些想法。
桌上又添了几个菜。
几位汉子埋头吃喝了一会儿,见谢铭瑄等人都不说话,年长的汉子主动开口道:“几位贵人是第一次来俺们这儿吧?”
“是的,老哥。我们以前都是在南方做买卖。听说宁远现在越来越好,就想来看看能不能把买卖做过来。”谢铭瑄道。
“那几位贵人可是来着了!”年长的汉子道:“这几年在俺们宁远做买卖的人,可都发财了。”
“老哥说笑了!哪儿有那么容易发财的?”谢铭瑄笑道。
“这位贵人您还真别不信!不信您问问这几位,是不是这样?就拿大憨兄弟来说吧,这些年开这个茶肆,也不少挣钱。”年长的汉子指了指茶肆老板,说道。
“聊你们的就聊你们的,说俺们家当家的干啥?“妇人道。
“做买卖如果真这么好赚,老哥和几位兄弟怎么不去做买卖?”谢铭瑄道。
“唉,所以说得多读书啊!做买卖得算计这算计那,还得记账做账啥的。俺们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哪里是那块料?再说了,做买卖要么得能说会道,要么得有门手艺不是?俺们嘴笨人也笨,啥也不会,只能靠下憨力气吃饭,一辈子就只能做个遭死罪的庄稼人咯!“年长的汉子道。
“这话在理!就得多读书!俺们没读到书,就得让娃们多读书,省得跟俺们一样遭罪!”汉子的话说到茶肆老板娘的心里去了。妇人接了一句,伸出手,摸了摸女童的脑袋,说道:“妮子,好好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也去宁远做官。”
“娘,俺才不要做官叻!俺长大了哪儿也不去,就陪着娘和爹!”女童道。
“死妮子!瞧你这点儿出息!”妇人高高抬起手,作势欲打,却将手又轻轻放回到女童头上,说道:“妮子,读了书就得有志气,得去做官!做俺们这方圆百里的第一个女官!”
“可是,娘,等俺长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