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1/4)

最新网址:m.kushuxs.net
    武植不喊口号悄无声息地变革,悄然改变着大宋朝的官场,互相倾轧的现象明显少了很多。上层建筑的建设,制度的完善,带来的是政通人和,勠力同心。

    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武植要实现富国强兵的计划就会顺利得多。下一步,他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尤其是扫盲教育和军事教育,并准备扩编华夏军,整编军队,壮大宋朝的军事力量。武植要做的事情,着实不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国强军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

    “潘武记”集团的炼钢厂和水泥厂已经建造起来了,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试生产。很多技术难题都一一被工匠们攻克了下来,量产成为了可能!

    在武植的谋划下,如是传媒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六个分公司,扩招了很多员工和记者,专门进行政策宣传和情报收集工作。西北环庆路庆州设立一个,面对的是西夏和西北各路;北面大兴路大庆和东北兴北路燕京各设立一个,专门应对辽国和北方各路;西边成都府路成都府设立一个,专门应对的是吐蕃诸部和西南各路;东边两浙路杭州设立一个,专门应对江浙等江南一带;南边广南东路肇庆府设立一个,专门应对岭南各路。开封府公司总部则统领一切,辐射京畿路周边各个地域。

    快达运输公司也在全国各路设立了分公司,扩招了很多物流人员,把运输网络连成了一片,这既拓宽了“潘武记”集团的销售和运输渠道,也便于日后华夏军兵力的远程投送,一举两得。

    武植提请皇太后下旨,扩编华夏军,增加两个军,每个军满员三万六千余人,加上原有的第一军,三个军合计兵力将近十一万人,组成一个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由武植担任,副总司令则为燕胜。

    在扩编华夏军的同时,武植以特种作战团为基础组建了新的京师戍卫部队,编制为一个师,其官兵都是从华夏军中择优选拔的,官兵待遇要比华夏军更高,武植任命索超为京师戍卫部队的统帅,职级等同于军级,正五品。

    扩编了华夏军后,武植对冗余的禁军部队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把战斗力低下的禁军裁撤了将近一半,只保留了西北、西南、北方、东北等戍守在边境的禁军的整体编制,内地的禁军裁员大半,把大部分老弱病残的官兵都剔除出了禁军队伍,安置到各个地方去当小官小吏。裁员过后,八十万禁军队伍只剩下了四十五万人,裁掉了三十五万名官兵!其中西北禁军保留十二万,西南禁军保留五万,北方禁军有八万,东北禁军有十万,京城周围及其他地方则共有十万禁军。京城周围也仅仅保留了三万禁军,职责只限于维持京城周围的地方治安和缉拿匪盗,戍卫京师的大权则完全落在了华夏军的手中。

    裁员后的禁军相应地提高了士兵的军饷和待遇,但除了华夏军训练使用手榴弹、火箭等新式武器之外,其他的禁军队伍则还是继续使用常规的武器,沿袭传统的作战方式,只是多配备了骑兵队伍,加强了禁军的机动灵活性,提升了作战能力。

    相应地,武植也对厢兵、乡兵和蕃兵进行了精简改革,裁撤了很多冗余人员,精兵简政,七十万兵员左右的厢兵、乡兵和蕃兵,经过裁员,最终只保留了四十万人。兵员少了,待遇自然也提了上去,这些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并没有降低多少,反而变得更有凝聚力,战斗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扩编好华夏军后,武植在每个军中增设了一个师的骑兵队伍,在每个军中都增设一个特种作战团,按照第一军的训练方式开展强化训练。而在这次华夏军扩编时,武植一直想招揽的柴进、张清、晁盖、戴宗、张横、张青、方腊、方七佛等人竟然慕名而至,参加了华夏军,武植当然是欣然笑纳,把这几个人直接就提拔为都头,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本事。

    而在山东济州郓城当私塾先生的吴加亮,则被武植的如是传媒集团招揽于麾下,成了一名记者,并让他分管杭州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