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反对,搅浑这一潭水了。
想到这,赵佶连忙回头看了看人群一眼,他突然发现,人群中也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曾布也莫名其妙的没有列席。曾布是和赵佶走得最近的大臣,同气连枝,最是支持赵佶继位当皇帝,如今曾布也不在现场,顿时让赵佶觉得很是不妙,他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赵佶如坐针毡。
就在赵佶胡思乱想之际,在章淳的指示下,郝随先把大行皇帝赵煦的遗诏当众宣读了一遍,然后把数十位朝廷大臣的提议也宣读了一遍。
既然大行皇帝赵煦有遗诏,那遵循遗诏拥立赵茂为帝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纵使赵茂再小,继承大统也是合情合法,百官和皇亲国戚们纵想反对也没能有谁胆敢说出口来。而且向太后也没有表示反对,他们不知道的是,向太后真的是很反对,只是如今被武植给监管起来动弹不得罢了!
但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众位大臣们的提议里竟然没有提到向太后,也没有给她太皇太后的封号,这点让他们觉得很是困惑。按理说向太后应该被封为太皇太后,而朱太妃则是应该被封为太皇太妃才对。
“敢问章相,为何向太后今日没有出席?而且也没有她老人家的封号?”跟赵佶走得比较近的官员还是硬着头皮,向章淳发问道。
章淳看着朝他质问的官员,嗫嚅着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啊,早上时众位大臣都惊惧于武植的手段,在向太后与曾布被华夏军官兵带走后,武植说什么他们都只能跟着说什么。既然武植没有提议给向太后封号,他们也只能装聋作哑假装没有看到。
见到章淳迟疑不答,武植连忙上前一步,抢过章淳的话头给大伙解释起来:“向太后病了,需要将养,她老人家说要等到病好后再做封号的打算!而且,朱太妃为人宽厚,儿子与孙子皆为皇帝,尊荣无比,封为太皇太后也不为过,实至名归!”
听到武植这位朝中第二号人物的解释,除了赵佶之外,有疑问的官员与皇亲国戚们都觉得合情合理,也就不再开口相询。
看到殿中众人没人再出来反对,武植朝章淳使了个眼色,章淳会意,连忙躬身一拜,高声说道:“臣拜见官家,拜见太皇太后,拜见皇太后!”
事已至此,众人看到已经木已成舟,虽然心中还有点不甘,也只好跟着武植躬身一拜,神情复杂地高声喊道:“臣等参见官家、太皇太后与皇太后!”
众人呼喝,声震大庆殿,让原本颇为欢快的赵茂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皇太后刘氏连忙上前把他搂在怀中,柔声安慰着,他才渐渐停住了哭泣,破涕为笑。刘氏心情很好,垂帘听政后,她的命运也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看到这一幕,让在场的众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们很是无语。幼主年岁太小,那朝廷的权柄都集中到了六位辅政大臣的手中,众人羡慕不已。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场的张商英与黄履两人却是忐忑不安,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着。虽说他们两人也是辅政大臣,可在早上时他们却鬼使神差地并没有遵循遗诏,而是反对赵茂上位,意欲拥立赵佶继位,这可是极其严重的立场问题,与遗诏相悖,估计他们的辅政大臣的头衔是保不住了,甚至连宰持的资格都会被剥夺,前途未卜。
两人为此悔断了肠,为自己在早上的冲动懊丧不已。
其他在早上持反对赵茂上位意图拥戴赵佶继位意见的林希、孙路、赵挺之、陈显等人也是后悔懊丧,惶恐不安。
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武植这个最大的变数,押错了宝,站错了立场,前途堪忧啊!
只有章淳、安焘、章楶、许将、吴居厚、燕胜等六人兴高采烈地,庆幸不已。
这些朝廷大臣仔细想过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在早上时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对赵茂继位拥立赵佶上位都没有用,他们根本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