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
“好个武植!好个华夏军!哈哈哈!”待看完手中的捷报,赵煦禁不住惊呼出声,欣喜若狂。
捷报上说,武植率领华夏军北上,已经把辽国的南京城给打下来了!燕云十六州的幽州,就这样被华夏军给收复了?他还在犹豫不决的事情,武植与华夏军已经在帮他做出决定了!
赵煦心情大好,忙发出通告,要求文武大臣们紧急赶到垂拱殿,重新上朝。众文武大臣刚下朝又被召集起来重新上朝,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郝随把捷报宣读完毕,整个垂拱殿顿时就沸腾了!所有的官员们被耳中听到的捷报内容惊呆了,一片哗然。
章淳、安焘、章楶等人闻讯大喜,拍手称快。好个武植,已经帮他们做出选择来了!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闻讯则面面相觑,惊惧哑然。他们还在背后非议武植与华夏军,而如今却被人家给打脸了!
“陛下,这个武植胆大妄为,该治他不听调遣、擅作主张之罪!”不甘心的保守派自以为抓住了武植的把柄,安淳打头阵,有点气急败坏地说道。
“是啊,陛下,这个武植如此行事,必招来辽国人的疯狂报复,必会引起生灵涂炭啊!”在一旁的刑恕也痛心疾首地嚷嚷道。曾布、刑恕、安淳等人身后的保守派们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声言武植与华夏军不该妄动,要求治武植的罪。
赵煦原本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被这些人的话给冲散了,感到如吞了满嘴苍蝇般恶心,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要不是为了削弱章淳的权柄,平衡朝堂,他都想马上下旨免了这些人的官职,给远远地贬谪到外地去,眼不见心不烦!
章淳、安焘、章楶等人闻言也是怒极反笑,义愤填膺,理直气壮地怒斥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危言耸听,嫉贤妒能。双方一下子又吵了起来,纷纷攘攘,好不热闹!
打了胜仗还要看战败方的脸色,这真是奇葩!但宋朝就偏偏有这样一群软骨头的人,而且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们,用他们的话说,对外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都要息事宁人,以和为贵。
这真的是猪一般的队友,专门来扯后腿的,成事不了却能败事有余!
赵煦彻底烦了这帮道貌岸然的家伙,恼怒中直接宣布退朝,悻悻地走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不乱。
武植和华夏军收复南京城的做法虽然得不到曾布等人的支持,可当捷报在京城汴梁公之于众后,全城却沸腾了,众人群情激奋,纷纷为武植与华夏军击节叫好。
九十多年来,宋朝面对辽国的欺凌时,都是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懦弱样子,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如今武植与华夏军做了一件宋朝人梦里想做而不敢做的义举来,广大老百姓除了喝彩之外还能做什么?虽然有些思虑得深刻些的文人士子心里也有些担心,但还是觉得扬眉吐气,当浮一大白。
武植与华夏军又成了大家争先关注的焦点,华夏军的神秘与战斗力成了大伙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
保守的曾布、刑恕、安淳等人,看到官家赵煦无动于衷,并没有责罚武植与华夏军任意扩大战事的意思,不禁急了。数日后,他们联袂找到向太后,痛哭流涕地陈述华夏军攻占南京有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与可怕后果,夸大其词地控诉武植与华夏军此举会祸国殃民!
女人的耳根都比较软。向太后听罢,也有些傻眼了,她哪懂得判断朝局走势啊?乍听之下,也觉得事态很是严重,顿时也觉得武植与华夏军不该惹是生非。情急之下,在曾布等人的“撺掇”下跑到赵煦面前要求撤回华夏军,严惩武植与华夏军的莽撞行事之罪!
向太后出面,让赵煦左右为难。于是,他跟首相章淳商议后,决定折中处理,下令武植与华夏军收到旨意后即刻退出南京城,班师回朝,不追究武植与华夏军擅作主张扩大兵事之罪;并派出使者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