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无奈,只能在开国县公府里亲自接待这父女俩。
开国县公府敞阔、新颖、便捷的生活环境,以及和谐、自由、平等的生活氛围,让李清照父女俩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一来二去,就这样,李格非父女俩成了开国县公府的常客。尤其是李清照,迷恋于武植的文采,艳羡于金莲、素素、小娥、天娇等姐姐的美丽与自由,来开国县公府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时而找武植切磋诗歌词赋,时而找金莲、素素、小娥、天娇等姐姐聊天玩耍,她很有才气和灵性,府中众人也都很喜欢她,把她当成了开国县公府里的一分子。
武植自知才情有限,文理不通,对于她找上门来的文艺切磋很是头疼不已,常常借故打发她到金莲、素素和小娥那边去。十六岁的少女还是天真烂漫的,少不更事,还以为武植这是谦虚所致,丝毫不以为意,更加敬重起武植这个大哥哥来。武植也只能扶额叹息了,由着她来折腾自己。
九月初九,重阳节,踏秋,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
这日,朝廷放假两天!武植真的很羡慕宋朝的士大夫们,重阳节能有两天假期!
开封府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可登,到了重阳节,开封府众人只能爬到城楼上去登高了。但开封府人多,城楼上站不下,即使站得下也不让随便登。于是士大夫们过重阳节时会竞相跑到豪富之家去做客,豪富之家多建有高楼,喝完大酒去楼上玩耍,登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普通老百姓就没有那么好的机会登高望远了。
开国县公府里就有高楼,两层高的阁楼,武植带着武修、凤娘、金莲、素素、小娥、天娇、周桐等府中众人,并邀请林冲、王进、李格非、李清照等人一起,就在府里阁楼上登高望远,品菊花茶,饮菊花酒,但他并没有插茱萸。
重阳登高,遍插茱萸,那茱萸其实不是像插秧似的插在地上,而是像插簪子似的插在头上,这个武植可做不来!他还没养成男人头戴鲜花的“好”习惯。
就在九九重阳节这晚,李清照词情大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处女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清新脱俗,流传千古!
重阳节过后,试点推行“摊丁入亩”的京畿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淮南路、江南东路、两浙路和荆湖北路等几路终于全部完成重新丈量清算工作,成果喜人,一下子增加了将近二点五亿亩田地,增收的田赋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七百多万贯钱,国库一下子充盈了起来!
赵煦喜不自胜,可朝廷中众文武百官就喜忧参半了。手里掌握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和其家族就一万个不满意,心里恨得咬牙切齿,“摊丁入亩”就像一把杀猪刀,割肉割到他们身上去了,而且是刀刀见血见肉;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土地的官员则是万般高兴,死道友不死贫道,平日里觉得世道不公的心态多少得到了些许治愈!
于是,怪事就出现了。朝中众人对武植是毁誉参半,称赞他的人多,诋毁弹劾他的人也多,吵得不可开交!可武植则就像局外人一样,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不悲也不喜,一个字都不争辩。章淳和章楶面对他,也是情绪莫名,爱恨交加。爱的是武植施行的“摊丁入亩”也给章淳这个首相挣足了脸面和成绩,恨的是武植施行的“摊丁入亩”确确实实会损害到章淳家族的切身利益,章淳的家族在福建浦城可是一个拥有众多田地的豪族。
赵煦尝到甜头,龙颜大悦,也踌躇满志,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剩余的十几路直接强行推进,马上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来。那就是当时岭南所在的广南西路、广南东路还甚为荒僻,山多地少,而且是劣田多良田少,要是按照北一南二的田赋标准收取田赋,那就乱套了,明显的不合理!武植在推行“摊丁入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