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511 江安农业(2/3)

 新闻的抗争并没有出现,这是媒体们所不愿意见到的。一个话题带不出来,就冲着在采访中看到的江安县农村的一些现状开始了报道。

    因为江安县整体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比例居然是全帝国最低的,可能从日常的生活中看出他们的心态又是很平和的,生活质量也并没有因为没有外出务工而降低多少。

    张震这个政策顾问和民生农业公司的专家们,就真的有话可以敞开宣讲了。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基础农业不可能致富,这是铁律,也是国家生存的底线,这一根红线压着,能挣钱的就不可能是基础农业。所以,他们只能在别的途径开展经济活动,引导农户开展百业,拉动县域的消费圈。江安县的农业产出基本上在当地就能获得足够的市场,从宣传和实际的劳作中,把绿色农业这一条贯穿始终。

    有了基础的保障和百业创新的自我创收,加上农业合作社的抱团,保障基础农业的生产人口,也是江安县农业发展的底线。

    只是这些外来的记者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年因为民生农业背后天民集团的强势,农业扶持的资金基本没有被挪用,天民集团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已经逐渐改变了乡村的生活状态,好多大农业模式的指导意见并没有在江安县推行。

    最简单的就是在拉法帝国各地都在为了“空气质量”严禁焚烧秸秆,江安县并没有执行禁烧令。而是天民研究院江都大学分院根据民生公司的需求和要求,发动设计研究人员,设计和制造了不同类型的小型秸秆集中焚烧装置。

    说是装置,而不是机器,就是因为设计的基本概念就是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统一制式。在农业专家和设计人员的反复试验和验证下,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大环境下,这样的技术创新还没办法去申请专利,而是由天民研究院和天民集团分别给予奖励,以此来实现技术价值和避免引起社会舆论。

    这些装置的目的,就是让焚烧的粉尘经过水处理之后的烟再回到空气,循环水和螺旋装置将烟雾中的颗粒物带入水中,被吸附在底部,把符合标准的排放气体再释放出来,残留的水和烟尘颗粒的混合物,又被集中处理成为有机物。

    稻田收购之后的原地焚烧,全地形农具载着输水管道在丘陵的山坡也能达到,隔离带等防御措施,并请了消防队现场指导。严禁无人焚烧和风力不可控下的焚烧,各家签订安全责任书,各村签订安全责任目标。

    似乎看起来有些形式,但就是这些形式与民生农业公司的帮扶挂钩,从不明白到自觉适应,还是用了几年的时间。

    这些都是在各村的合作社、村委会的监督下完成,尽管时间安排上相对比较集中,大家会在一段时间里辛苦一些,但农户最不怕的就是辛苦。

    之所以如此复杂的操作,也要因为要坚持秸秆焚烧和就地焚烧。这个建议最开始就是由民生公司的总经理宋嘉提出,综合公司的专家研讨得出的结果,大家一直认可,草木灰对于土壤的作用高于现在普遍的使用化肥。

    草木灰本身就是化肥、促进植物生根发芽、防治蚜虫、避免枯叶等等作用。如果单纯依靠化肥和人工干预,不是没有效果,而是病虫害一旦产生抗药性之后,就会越来越难治理了。

    对于如此大胆的建议,叶天民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之后,坚定的下了决心,为此专门找了县、市的领导开会讨论过。在确保安全,并且民生农业公司签订了保证的情况下,勉强同意的。

    叶天民心想着反正自己有未安办这块保命招牌,如果真的出什么事,他第一个来承担主要责任。试点总会有失败,惧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也知道,换成别人,无论什么有力的证据,在治理环境这一顶大风向的框架内,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正因为他的未安办身份,让他多了一分胆,要知道他在江安县所做的农业模式,是完全抛开了现在主流经济学的GDP模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