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285章 阴阳相济、师徒重逢(2/4)

   说罢,少年取下青虬,扬手朝商羊氏抛了过去。

    并无灵性的青虬漂浮在黑色雏鸟的头顶,与对方身上的气息一碰,登时生出玄妙变化,两幅虚影画面随之浮现而出。

    曹江月夜、画舫江亭,朱衣侯展开《飞龙唤霖谱》一观,心生顿悟而引动天地玄机,风声、水声、画舫的吱呀声齐齐应和。

    焦氏别馆、月下湖边,一身水绿色衣裙的少女手挥琴弦,奏响天音妙韵、《万壑松风》。

    于是,又有一幅画面显现而出,那是一个静静坐在月下的少年,掌中刀光森寒、眼前松涛万里,更有夜风如吼、狼啸猿啼。

    种种声响落入商羊氏耳中,更有冥冥之中的一股阴凉水润之气当空垂落,沁润进那一对天然伴生的肉质钟鼓。

    按照鲁公“餐六气”之说,修士当春食朝霞、秋食沦阴、冬饮沆瀣、夏食正阳,并天地玄黄之气。

    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

    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齐敬之尚在猜测,那股忽然出现的阴凉水润之气算不算沦阴、沆瀣之气,而商羊氏已经先一步做出了反应。

    祂开始缓缓舒展肢体,独脚跳跃、双翅翻转,磕磕绊绊地随着霖谱、松风而舞。

    于是,钟鼓之乐骤然而起,其韵律之奇妙,虽没有传说中的商羊鼓舞、天下大雨那般声势烜赫,却也自有一种磅礴气势。

    不知不觉间,若木灵台北侧开始有阴凉滋生、甘霖飘洒,竟是渐渐压下了自南面吹来的浊阳汤风。

    齐敬之怔怔看着,心头忽然想起当日邓符卿所言:“传说上古炎皇朱襄氏以赤心木为图腾,天下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乃创五弦元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念及于此,少年肃容正色,于灵台上礼拜天地四方:“先贤开道,泽披万代!”

    “后学末进齐敬之仰慕追思,终此一生必定躬行圣道、勤修德业!此言此誓,天地人神共鉴之!”

    话音落下,风起云涌。

    赤色庆云轰然落下,在毕方氏的头顶正中凝成一根流光溢彩的长毛,好似传说中的凤冠。

    于此同时,商羊氏的头顶也多出了一根黑色长翎,透出丝丝阴凉水润之气。

    相应的,原本肆虐灵台的浊阳汤风声势大减,两种气息在灵台中央位置来回拉锯、此消彼长。

    齐敬之略一感应,忽而福至心灵。

    《却谷食气篇》中有宿、新两气,朝、暮二法,讲究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一朝一暮为一轮回,也称为行气周天。

    如今若木灵台上虽无日夜轮转、朝朝暮暮,却有正阳之南方日中气、沆瀣之北方夜半气!

    少年当即双手环抱、虚怀若谷,深息长除、循环不绝。

    灵台中央的正阳气与沆瀣气原本互不相让,此时受到少年的呼吸引导,竟是倏然旋转起来,片刻之后又陡然分成两股,一股自南而起、向西至北,一股由北而生、经东归南,隐隐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大圆,将若木灵台围在当中。

    如今正东、正西方向虽无神灵坐镇,但正阳气与沆瀣气这么一掺和,其阴阳、水火之性便也随着流动而时时变化,使得东西两侧的气流竟隐隐有了几分朝霞气、沦阴气的性质。

    齐敬之四下望望,便有些贪心不足:“六气勉强得其四,那天地玄黄二气又该向何处去寻?”

    此念一起,此方虚空竟然真的回应了他。

    若木灵台之外,赤华碧光所不能及的黑暗虚无之地,忽然就天光大亮,显露出连绵群山、环抱成谷,而若木灵台正好在这座巨大山谷的中心。

    齐敬之低头环视,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