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横扫南方的大势已定,水到渠成就能拿下大炎王朝所有地盘。
弘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也就是七天前,大炎最后一个监国桂王朱榔惧怕鞑靼人直奔西山桂城而来,选择自去监国位。
如此行径,西南三省根本看不到坚守下去的希望。
周柏粗粗梳理一下记忆,就觉得穿越的这个历史节点根本就是绝路,根本没得打。
只是有天庭在,想必不会真不给机会,应该有一线生机?
周柏抱着沉重的心情,想象鞑靼接下来对大炎王朝的攻势,未来到底是何结局。
推衍!本源点消耗!
很快,大量信息涌入,一幕幕画面源源不断不出现。
好在神魂本质够高,短时间接收数年的记忆也能安然无恙。
弘安三年十二月十日,在确认西南三省为一片散沙的情况下,鞑靼皇帝下令剃发易服。
“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此两令一出,全国汉民及其他各民族皆是暴动。
从两京直隶地区,到西南三省之外的南方诸省,几乎所有被鞑靼统治的原汉土疆域,都出现武装斗争。
弘安四年一月五日,江南有义军攻入南都百里之内,鞑靼高层震恐。
因后方不稳,已经攻至西山省桂城之下的鞑靼大军,被迫回撤,西南三省之危遂解。
弘安四年三月,桂王朱榔再称监国,于桂城设置大炎朝廷,号召天下抗鞑。
五月,剃发易服令引发的斗争达到巅峰,先后七支义军宣布尊奉桂城朝廷。
义王李定国收复收复湖广、岭南两省,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七月,江南腹地发生多起暴动,除南都之外的江南地区,几乎处处可见烽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没有大炎子民,愿意剃发易服。
长江以北的暴动起义被鞑靼朝廷无情镇压中,长江以南的形势却是一片大好,桂城朝廷渐渐开始掌握实权。
可南炎的内斗传统,却因为外部压力的暂时减小,又开始展现。
八月,监国朱榔登基称帝,号为永历帝。
其第一道圣旨,便是下令各路义军领袖,交出军队,接受朝廷整编,不从者以通鞑论处。
特别是对义王李定国,要求其自去王号,前往朝廷中枢任职。
无他,其威望有压过皇帝的趋势,此乃原罪。
一时间,好不容易逆转的形势,以及凝聚的人心,又开始偏移。
义王入朝,手下精锐失去管控,日渐颓废。
十月,鞑靼秋收蓄粮之务完成,下令暂停剃发易服。
同月,在鞑靼本部之外设立汉军旗,入旗者享受同鞑靼人同等的待遇。
十一月,北方暴动被基本平定,鞑靼皇帝令其弟额尔克领十万本部,二十万汉军南下,继续统一大业。
十二月,江浙、岭南再度失陷,抗鞑浪潮遭遇迎头痛击,地方义军和永历朝廷的矛盾不可调和。
永历元年四月,湖广失陷,兵锋直抵黔阳。
迫于无奈,永历帝只能拜李定国为定西王,许其招揽义军旧部,前往黔阳抵挡鞑靼亲王额尔克入侵。
五月,西山省受到另一路鞑军威胁,朱榔设长水城为安龙府,狼狈出逃至此。
此后直到永历二年,李定国都在竭力抵抗,可惜大势已去,之前天下反鞑的大好时间被朱榔白白浪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