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喜欢强调这句话的一方,一般来说往往更多出自在装备劣势的一方,毕竟武器代差拉开了差距,那精神意志上再垮就彻底没了。
首先,既然都已经开始考虑战争怎么打了,必然已经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这时候的话,不打必然会严重损害gj颜面,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那么第二点,则是在实在毫无退路的背景之下,这种无路可退可以体现在多种方面,但不管怎么体现,最终体现出的问题就是各方利益的不可妥协性,否则,无谓盲目的开战,会导致武器代差被拉的太大,很多时候,战略战术、士气,都将会失去意义,很可能将会变成单方面的屠杀。武器过于落后的一方,很难达成战术目标,那自然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士气也会被摧毁。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某种角度上设想一下,一名训练程度一般的现代士兵,当他携带者冲锋枪、手榴弹穿越回去时,只要他足够镇定,面对几十拿着砍刀朝他冲过来的蛮族士兵时,他大概率可以将其绝大部分都击杀,(暂时抛开这名士兵被对方冲击的气势压垮的可能),但如果对方用骑兵和弓箭缩小了武器代差,再加上数量优势,他一个人即使拥有武器优势估计也是难逃一死,毕竟你总需要瞄准,需要换弹,对面的箭矢射不穿头盔防弹护板,直接射中面庞时,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古代的弓箭手虽然原始,但其弓力是非常夸张的,论穿透性可能比呲水哔哔弹的9mm子弹更强。
所以,也不能唯武器论,再好的武器都要人去操作。人毫无没有战斗意志,再先进的武器放他手上也没用。“唯武器论”只会导致对军队训练重视程度的下降,从而带来军官和士兵战斗素质的下降,以及战略战术理论更新的停滞,最终会反过来阻碍武器的完善与升级。这也与军事理论学的基本观点不符。
这是因为任何一件合格的装备,都需要士兵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反馈,从而使武器不断逼近、达到其设计性能。武器的进步,必然会或多或少带来军事理论的更新变化,以及军官指挥和士兵训练的变化。总之,武器和人不能分割开来论述谁更重要,因为这没有意义,也不现实。
正因为如此需要,杜锦才没有过分“自信”的带起队伍就开始“冲锋”,自负和自信别看只是一个字,但实际代表的意义和造成的后果都是天差地别的,杜锦这才习惯性的问了驾驶员一嘴,在他的认识了,这辆悬浮车上既然连能量护盾都配备了,再配备一些用于掩护撤离的装备再正常不过来。
果不其然,那名驾驶员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
“杜博士,车上确实有对应的防御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粒子屏蔽诱发器,它可以让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进入肉眼和常规光学仪器难以捕捉和发现的范围性隐匿状态中。
哪怕采用专门用于探测的设备进行扫描,这也会显示出该范围内虚假的位置,避免敌方武器的锁定和捕捉..........”
简单来说,就是掩护我方行动就扔到移动路线上,阻碍敌方视线就扔到敌人那边,标定方位就按照预定的模式和角度去扔,攻击性烟雾,就是带毒气那种还可以用来当生化武器,总之,烟雾一直是非常常见的撤离掩护性工具。
听到这里,杜锦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毫无疑问,这就是他现在最需要的装备。
“嗯嗯,没错,我们现在就需要这种隐匿设备,它可以让我们有躲避和应对袭击的能力,它现在?”
被杜锦打断说明的驾驶员愣了一下,他看着杜锦满怀期待的眼神和语气,才无奈的摊了摊手委婉的说道:
“呃,它之前在这辆悬浮车的头部,也就是驾驶室前面,至于现在嘛,恐怕它的状况不是太好。”
“嗯?在驾驶室的前面?那不就是车头吗?但它现在..............”
杜锦看着驾驶室中央那块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