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些院内高层和少数知情人士外,研究院内不管是基层还是管理层都对温和颂的风评保持在不错的位置,要不是那封举报信内的铁证历历在目,这些人恐怕永远也不会相信温和颂做过这些事情。
温和颂看着眼前有些陌生的调查
“官员”,还是笑了笑谨慎的问道:“各位,我是工程科学院附属三院的院长,不知道这次前来是有什么公务需要吗?我好进行对应的准备。”李少校让一旁的属下从公文包内拿出用来进行搜查的紧急许可证书文件,他本人则是拿出自己的证件展开给温和颂看了几眼,然后才用严肃的神色对温和颂说道:“温院长,我是负责这次紧急审查的李少校,非常抱歉,这次由于涉及一些比较紧急的事宜,所以没有来得及通知您,非常抱歉!”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温和颂很清楚,这位李少校所谓的
“紧急审查”就是突击检查,意在一个突击,毕竟上级组织对基层工作进行检查,是司空见惯的事,一般来说,每当上级布置基层一项工作任务之后,适当时候,都要组织相关检查,但有一点非常明显,那就是不同的工作作风会孕育不同的检查方式,而不同的检查方式,则会出现不同的检查结果。
有的检查结果是真实的,有的检查结果却不那么真实,有的检查结果则完全是虚假的。
这种差异存在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组织检查的上级而言,有些部门到基层检查工作,往往是预先打招呼、发
“通知”,有的甚至先发预备通知,待临近检查时间时又发正式通知,甚至把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工作要求、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等通知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美其名曰给被检部门以充足的
“准备”时间,准备现场、准备材料、准备接待;正式检查时日一到,
“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安排好的线路、看精心准备的现场、听报喜不报忧的汇报,恰恰看不到真正的
“表情”,听不到呼声,如此而已,自然就查不到、也发现不了存在的真问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被检查的基层单位而言,有的基层单位不是在干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而是在揣摩领导心思,搞形式主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到头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大打折扣,问题依旧是问题,隐患照例是隐患,不仅影响了大局,愚弄了真正需要解决的
“问题”,也坑害了自己,与此相对的,突击检查就应运而生了,尤其是对现在的温和颂来说,这种检查更加致命。
略微
“寒暄”了片刻,检查完审查资质没有问题后,温和颂就带领着李少校一行人来到他自己顶层的办公室,李少校随即让下属把守住电梯、楼梯这些通道,然后才带着自己几名亲信来到温和颂的办公室内,待办公室的木门关上后,李少校就非常直接的说道:”温院长,我这次主要是审查一篇由军研部交由您负责二审的技术报告,以您的扣押审核时间来看,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规章,所以上层让我来进行这方面的
“询问”,相比您应该可以做出回答吧?”温和颂神色一凝,心中既感到轻松又感到紧张,他之前一直担心这些人是来调查那封举报信里的证据的,如果那些证据被坐实,那他铁定逃不开一些管制和处罚,但现在听到是那篇论文的事情,他顿时感到压力一轻,毕竟就算是摽窃被坐实,温和颂现在并没有发表对应的论文,也不会进行多大的处罚,但问题是,如果被查出问题,那他百分之百与这项跨时代的技术没有了关系,他预想中自己成为夏国
“能源”之父的美梦也就此破灭。哪怕到了现在,温和颂也不想要放弃,毕竟那种名利带给他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略微沉默了片刻,温和颂便说道:“原来是这件事,其实我扣下主要是为了帮杜锦,也就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修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想必李少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