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目标,到达后上浮300米,先通过释放探测机器人进行探测,确保没有水面舰艇进行埋伏,没有问题再上浮到海平面下五十米处,通过潜望系统确保没有攻击型直升机的出现!最后再到表面展开雷达探测,快速回收目标的同时检测附近来袭敌机。”而潜艇装备作为水下巨无霸,因为要长时间游走在世界各大洋的深处,密闭性很强,如果没有完备的探测感知系统,那就完全成了
“水下的瞎子”,根本无法实现对水下和水上目标的探测、搜索、跟踪,乃至于规避危险,发动攻击,为此,潜艇综合利用了潜望镜、声呐和雷达等探测设备,潜望镜是最早用于潜艇的观测装备之一。
这个设备几乎在潜艇当时没多久就装配上去了,早期的潜望镜只有光学观测功能,即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在一个长管的两端安装镜片,上端镜片将面对的影像向下反射;底部的镜片将反射过来的影像做第二次反射,观测人员通过底部的反射镜就可看到上方镜面对准方向的影像,现代潜艇的潜望镜实现了电子化,用摄像头和电缆代替了光路,除了可见光还能观测红外线,镜身上还有天线进行通讯和探测敌方雷达信号,体积也缩小了很多。
如果出现不能使用潜望镜时,那就要主要借助声呐这个最耳熟能详的系统探测各种水下目标,,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声纳系统大致可分为主动声纳与被动声纳两种:主动声纳自己可发出声响信号,利用该信号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的变化,来计算该物体的相对方位与距离;被动声纳其实就是一种收听装置,不发出任何响声信号,只接收来自周围的各种声音讯号来判断与识别不同的物体。
当然两者的区别如果浅显易懂说的话,相对而言,前者容易暴露自身行迹,后者便于隐身,甚至也存在两艘静默模式的潜艇相遇时发生误撞击的风险,当然这种风险一般较低,除非是潜艇集群。
除了潜望镜和声呐,潜艇还可借助雷达等电子设备进行目标侦察。雷达能在潜望状态下探测海面目标,主要为鱼雷或潜舰导弹攻击提供目标数据,也可用于导航和对海搜索。
与潜望镜相比,潜艇雷达具有测距精度高、探测距离远、测量时间短、可全天候工作等优点。
但雷达工作于主动方式,天线需升出海面一定高度,对潜艇的隐蔽性影响较大,使用时机须严格控制。
不得不说,这位船长绝对算是老油条了,如果是一般的埋伏是根本没办法骗过他的,哪怕通过特殊的方式伪造了命令,也会被他谨慎的提前部署给发现,但可惜的是,他的措施对杜锦没有任何的影响,毕竟杜锦的目标不是击沉这艘潜艇,仅仅是要让
“枭龙”通过探测发现这艘潜艇就够了,这样赵少校不但不会为之前的行为受到影响,甚至还会积累下一份意外的工具,这也算是杜锦感谢他帮自己忙的另一个礼物了........................
“长官,声呐、探测机器人没有发现目标,正在浮升.............三号潜望位未发现目标.........已到达海平面下20米深度,长官,是否准备启动雷达进行敌机探测。”而就在雷达探测装置刚刚展开后,之前那名情报舱的水兵就急匆匆的跑到驾驶室门口,敲击着关闭的密封舱门,似乎是有什么非常紧急的事情,那名大副让一旁的几名士兵警惕一些,然后便派一名副官前去开门,一打开密封舱门,那名水兵就喊道:“船长,那份命令是假的,我们上当了!!!”
“什么是假的?!”这名船长有些大声的问道,然后随即走上前一把夺过对方手中的命令单看到:“任务失败,立即到172-584-65区域回收我方无人机,完成后立即撤离!”
“该死!立即下潜,快下潜!”看完上面的文字,船长立马朝着一旁的操作员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