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凛凛的人物,也唯有九州军才培养得出,此等威风豪杰,定是青州军的斗士!”
“听闻青州军打了胜仗,已将西域之门户,楼兰国打了下来,从此以后,楼兰的美人、香料,还有一些奇珍异宝,皆可自由流入九州,也算是为我大卫武朝,增了财源啊!”
郦咸懒得理会这些闲杂客商,心中叹息。
他虽是纵横士,但大卫武朝横扫天下,东至东海,西涉流沙,南尽北户,无所不臣,已彻底失去了纵横的土壤。
至于偏远西域,以及北方草原,唯有获得国朝背书,方有资格纵横,就如定远侯班超一般。
郦咸心中叹息:
“唉,也不知那效谷县长王干炬,是否有这份实力,祸乱九州,引得诸侯争斗?”
“天下大乱,才是我辈纵横士崛起之时!”
…………
玉京城。
左丞相司马仲达跪服于地,恭恭敬敬地念诵着最新的军情:
“陛下,八百里加急,效谷县长王干炬,因看守军粮失利,仓内粮食,尽数被硕鼠污染,不愿受死,竟悍然杀死前来监察的郡官,举起造反!”
“现如今,已经打破敦煌郡城,杀了郡守,甚至剖了郡守的忠肝义胆,当众售卖!”
未央宫内,老皇帝躺在床榻上,听到“造反”二字,双眼生出火气,但这一怒,便觉胸膛一阵剧痛,接连咳嗽了好几声,喝下一副汤药,才缓过神来,转头询问身旁的八岁稚儿:
“芳儿,此事你怎么看?”
太子曹芳挺起胸膛,朗声道:
“凉州数千骑,多半镇守草原边郡,需提防胡人南下,不宜调动,依儿臣看,不如让青州军协防凉州。”
“儿臣听说,青州军中,张龙象虽死,却又兴起一将星,既不姓冯,也不姓张,乃是平寿县陈盛乡,小门小户出身,唤作姜尘,绝无世家之患,若让此将携数千人马,定能剿灭叛军!”
老皇帝只觉头脑昏昏沉沉,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但单就太子所言,无疑是十分妥当的策略。
并且,天子灵药的诅咒,也愈发猛烈,老皇帝也没有更多时间,去仔细甄别,便开口道:
“太子献策有功,升为齐王。”
话音刚落。
一阵耀眼金光,就猛然从太庙迸射而出,落在太子曹芳身上,霎时,身上萦绕着灿灿金光,似神人降世。
许久,光芒才散去。
太子曹芳只觉周身强壮无比,似有千钧之力,万夫不当之勇,立即明悟过来,连忙跪服于地,恭谨道:
“儿臣谢父皇隆恩。”
老皇帝嘴角扯起一丝笑容:“那个,那个唤作姜尘的将领,是不是前几月,献上烧饼的民夫百将?”
曹芳舔了舔嘴唇,恭谨道:
“正是,您还曾点评过一句,民间有遗贤,是个才思之士呢。”
闻言,老皇帝心情稍好了些:
“待平叛之事结束,你或可借姜姓为抓手,尽力打压青州二大世家,却也不可过分,点到为止。”
“军中虽只有十七八位将阶,但那二大家族底蕴极为深厚,百余年积累下来,或藏有数十将阶,也说不准,是否藏有假死武侯,等待天时,也犹未可知,须得小心行事,三年内,不可逼反了二家。”
太子曹芳点头称是:
“儿臣明白,三年内,决不改父皇之政!”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
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